新华网《中国创新力量》栏目走进东海药业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及最大的免疫器官,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肠道里聚集着种类繁多,数以万亿计的肠道微生物,在我们的肠道中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分析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证实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有关。在中国青岛,有一位留日归国的学子,投身肠道微生态领域,一研究就是30多年。
近日,新华网《中国创新力量》栏目组走进东海药业,走近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云龙,解密肠道里的“生命密码”。
从无到有,一株酪酸梭菌见证一位留日归国学子的肠道健康梦
“肠如树根,根深叶茂,肠好才能身体好!”采访中,国际医用微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崔云龙教授如是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基因药物技术还不成熟,抗生素等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很多患者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调状况,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
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在当时属于世界性难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崔云龙创新性的提出通过基因药物和微生态研究,试图为治疗肠道疾病找到新的突破口。
很显然,这超前的想法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也包括了崔云龙的家人和朋友。
一腔热血的崔云龙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说,拿出所有积蓄筹措了创研经费,租赁了实验室和科研院所先进的研发仪器设备,与十余位国内顶尖专家和上百位年轻科研人员组成了联合攻关组,正式踏入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破釜沉舟之旅。
成功的路上总是充满荆棘。
如何选育、分离出安全性高且有效性强的超级药用菌株,如何将菌株进行高密度培养,药品创研成功如何将其产业化……一道道难题摆在了崔云龙和联合攻关组的面前。
怀揣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崔云龙终于见到了光。
我国首株高效药用酪酸菌CGMCC313.1菌株,在东海药业被成功分离,并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鉴定。
创研出了治疗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的微生态新药酪酸菌阿泰宁、常立宁等,并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获得了新药证书,实现了产业化,获得了中美双发明专利授权。
阿泰宁、常立宁被山东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应对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与菌群失调相关的肠病无有效治疗药物的问题。
崔云龙:眼中有光,心中有梦,仰望星空,初心不变
在如今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生态厂区中,崔云龙还清晰的记得当年用炭火炉加热,一砖一瓦建设厂区时的情景。他也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放弃相当于国内200倍薪资,毅然归国的初心:报效祖国,守护国人健康。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后,崔云龙有了新的梦想:创新更多的微生态药品,预防各种慢病,消灭肠癌,为国民的肠道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中国2035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眼中有光,心中有梦,仰望星空,初心不改。
崔云龙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从夯实内功,创新更多微生态药品,到组织召开中国首届源头防控肠癌高峰论坛,再到建言献策,建议国家微生态医学纳入到医科院校的必修课程内。崔云龙带领着东海药业,一直在路上。
编辑:钱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