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八方引资凸显聚合效应

02.02.2015  10:03
第3592期    出版日期:2015-01-30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

  2010年,陕西省着力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通过财政主导和金融贷款、民间投资等“八方引资”方式,做大水利建设投融资蛋糕,水利投资聚合效应凸显;2013年,陕西省水利建设投资224亿元,其中信贷资金10亿元,民间投资26.8亿元;2014年,陕西水利建设投资232亿元,民间投入24亿元,非政府财政资金逐年攀升。陕西水利和多家银行达成800多亿元的金融合作意向,水利融资多元化,拓宽了财政投资渠道,保障了陕西水利发展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陕西省致力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举措,稳步推进,探索出一条助力陕西大水利格局形成、水利事业跨越发展的多元化融资之路。

海纳百川  整合资金拓渠道
  20世纪80年代至今,陕西省主要开展了水土保持、城乡供水、灌区改造等领域的多边、双边援助项目及外国政府贷款等外资、外援项目,与多个国家部门和国际机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累计引进外资20多亿元。其中,“陕西省城镇供水日元贷款项目”在绩效评估中,被财政部评定为优;“陕西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被世界银行誉为全球农业项目的旗帜工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水与环境卫生援建项目”连续执行五期,效果显著。

  2014年,陕西成功启动并实施全省水利系统首个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模式研究”,利用外资35万美元,探索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在中欧流域管理项目、水土保持领域利用外资上,陕西同样成绩显著。

  外资项目已成为陕西水利事业发展的“助推剂”,不仅促进了陕西的水利建设,还向友好国家展示了陕西水利建设的积极成果,成为陕西水利和陕西省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此外,陕西同样注重破解水利建设资金瓶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财政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以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等为主的水利建设筹资渠道得到充分保障。其中,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开了全国此类工作先河。

  陕西2011年仅省级水利建设投资就达39亿元,比前一年多12.3亿元。2012—2014年,陕西省级水利建设投资逐年攀升。稳定、持续的投入,确保了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推进。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陕西先后进行了土地出让金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相关政策的调研和前期工作,完善和落实公共财政投入政策,并整合各方资金投入水利建设。2011年以来,陕西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财政项目资金中,整合资金7亿多元,从小农水财政专项、产粮大县农资补贴、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中,整合资金近20亿元。

搭建平台  投资融资补缺口
  发展外资项目、整合资金效果显著,但与陕西水利建设资金较大需求相比,仍显杯水车薪,资金缺口问题仍然存在。

  据《陕西省城镇供水2020年发展规划》,当地供水总投资需100多亿元,仅县城就需55亿元,而当前,全省每年县城供水投资不足3亿元,国家投入只占总需求的15%。除西安、榆林、延安三地市可为县城供水配套外,其余市县均没有能力配套,各县建设只能依托中央、省级投资,实际建设情况和规划相差甚远。对此,全省上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弥补建设资金缺口。

  2011年年初,陕西省成立水务集团公司,加强全省水利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为水利投融资搭建平台。在2011年4月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了600亿元的金融合作意向,支持陕西的农灌设施改造、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库建设和渭河综合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向陕西投放水利建设资金36亿元,其中作为债券承销商为陕西募集水利建设资金5.5亿元,支持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等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2012年11月6日,陕西省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仪式举行。项目估算静态总投资55.74亿元,建设资金由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两部分组成,其中计划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8亿元。

  与此同时,陕西省水务集团把县城供水市场化,理顺体制机制,破除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投资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2014年9月4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富县政府签订县城供水合作协议,正式接管富县自来水公司资产、人员,从根本上解决该县供水问题。通过这种模式,陕西省水务集团将分属各县的水务资产盘活进行融资,利用融资资金分期分批逐步解决陕西84个县城的供水问题。

  2014年10月10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三家银行签订县城供水金融合作协议,银行将为水务集团提供180亿元融资贷款,用于全省县城供水水源、水厂和管网建设、信息化改造等,以确保水源量足质优。

  据陕西省水务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商洛、宝鸡、汉中、安康等市多个区县已经与他们达成合作意向。可以想象,在富县模式的示范效应下,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供水模式,将在不远的将来,为陕西84个县城彻底破解用水之殇。

牵手市场  社会资金入水利
  在整合多方资金、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陕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社会资金与水利项目“联姻”。2011年、2012年,陕西省民间投资小水电建设资金分别达1.8亿元和5.7亿元,分别占陕西省当年水电投资的85.7%和73%。

  总投资24.8亿元的咸阳亭口水库,是陕西“十二五”十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咸阳市组建陕西彬长煤田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吸引用水企业参与水库工程建设,筹集工程资本金,解工程建设“燃眉之急”。咸阳市在渭河综合整治中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验收回购”的BT建设模式,吸引上市公司安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融资6.65亿元开展渭河治理。

  西安市2012年2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信托贷款、信托股权投资、重点企业等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建设领域,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西安市在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中采用BT模式,引进成都某公司,共投入建设资金12.6亿元;通过土地储备平台,融资6亿元开展汉城湖水环境治理。

  渭南市与煤化工集团开展合作,融资4.8亿元启动实施了抽黄供水蒲城煤化工基地支线工程。

  …………

  自1998年以来,陕西民间资本投入水保工程已达18亿元,相当于全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投资的十分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陕西民间资本已登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大舞台,逐渐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又一支生力军。

  “用好市场的,调动社会的。这种资金筹措机制,使社会游资青睐水利建设,是陕西省探索出的一条多元化筹资进行水利建设的新路径,在陕西各地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