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大变样 建设成果显著
——2015年全省省级重点示范镇统计监测报告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省省级重点示范镇五年建设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打造县域副中心为目标,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工业强镇、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加快人口聚集,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顺利完成省级重点镇5年建设目标。
一、人口聚集效应明显
2015年,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镇区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明显提升,每个镇镇区平均面积达到539.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5%。镇域总人口达到204.98万人,其中镇区总人口101.32万人,每个镇镇区平均人口2.89万人,比上年增长8.2%。全年镇区吸纳进镇落户农村人口4.1万人。截止到2015年年末,共有13个镇的镇区人口超过3万人,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高陵县泾渭街办、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镇区人口分别达到9.73万人、8.10万人、6.74万人。
二、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2015年,以特色农业为主导的重点示范镇,依托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全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147.09亿元,较上年增长20.2%,镇均达到4.2亿元,其中17个重点示范镇的镇域农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靖边县东坑镇、阎良区关山镇、凤翔县柳林镇镇域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4亿元、12.4亿元、10.1亿元。
三、工业支撑作用显著
2015年,以工业为主导的省级重点示范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工业基础,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打造园区经济,相继建成了一批新型工业区,在全省工业转型的压力下,有力推动镇域工业稳步发展,有力支撑县域工业平稳发展。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全年共完成镇域工业总产值2807.80亿元,镇均80.22亿元,有15个镇的镇域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有5个镇的镇域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高陵县泾渭街办、洛川县交口河镇、岐山县蔡家坡均超过250亿元,分别达到792.28亿元、364.55亿元和257.53亿元。
四、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较快发展
2015年,随着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功能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承载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人口聚集效应的凸显,以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旅游、度假等产业,有力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镇域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1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镇域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6.49亿元,增长19.8%。
五、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2015年,全省省级重点示范镇通过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完善保障措施,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加。全年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26元,较上年增长10.3%,有30个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较上年增加了6个。全省省级重点示范镇镇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5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镇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4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每万人医生数达到17.1人,比上年增长11.1%。镇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8%,建设成效和示范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