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澄城县坚持把城乡统筹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手段,以规划为先导,以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紧抓撤乡并镇、小村并大村、空壳村整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机遇,加强研究政策,广泛深入调研,科学统筹规划,整合优化资源,全面铺开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目前,全县10个试点社区完成投资8.5亿元,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可入住群众2.4万人。
据了解,该县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考核等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城镇带动型”、“企业带动型”、“产业带动型”三种建设模式,推动公共资源向新型社区倾斜,带动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向试点社区集中,建立起城乡全覆盖的规划管理体系。同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逐级签定责任书,层层压实担子,定期考核督查,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集会等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理论,解读统筹城乡新政策,编印《澄城县中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40问》、《澄城县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规划》、《美丽镇村澄城实践》和社区建设宣传图册10000余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先后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赴河南、山东等地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达到了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借鉴经验的目的。
三是科学布局规划。坚持“地域相近、习俗相同、产业集聚、便于发展”原则,聘请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省测绘局等资深设计单位,对澄城进行全域航拍和地形测绘,并结合土地资源、村庄布局、乡土特色等现状,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将10个试点选址确定在镇政府所在地或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的大村,有效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镇村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破解资金瓶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采取省市财政补一点、县级财政奖一点、部门帮扶给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群众支付出一点、企业赞助捐一点的“六个一点”筹资模式,有效整合经发、住建、扶贫、农业等项目资金,捆绑打包向试点村倾斜。同时,积极引入BT、BOT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和资源要素集约利用。
五是聚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部门协建、乡镇包建、村上主建”制度,农工部、住建局统筹引领,抓点示范,统筹推进;经发、国土、民政、交通等部门通力协作,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向试点社区倾斜;各镇按照“启动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入住”的思路,定人、定点、定时限,全力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定期召开社区建设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月督查、季通报、半年观摩、年底考核,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期推进、有序实施。(来源:西部网)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