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粮仓:“花盆里面种庄稼”

08.10.2014  13:13

8月份的严重伏旱刚过,9月中旬的连阴雨又至,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带来双重打击。“关中的小麦根在不到20厘米的耕作层横向生长,像席子一样缠绕盘结在一起。根太浅,既不耐旱也不抗涝。”日前,省农机局科教处副处长王勇毅对记者说,正常情况下,小麦根可以下扎2米左右。 
      一位从事农业工作几十年、刚刚退休的农业干部将此比喻为“花盆里面种庄稼”。 
    原因:犁底层太厚太紧实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耕地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太厚太紧实,作物根系难以下扎,土壤上下水肥难以交换,因此逢旱遇涝都容易形成灾害。”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李思训说,这一现象在关中最突出。犁底层过于紧实,已经成为影响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 
      据2013年省土肥站和西北水保所对全省耕地物理性状调查,我省农田耕层浅薄,全省近7成农田耕层厚度达不到20厘米的要求;犁底层厚实,其中粮食主产区关中最为突出,近90%的样点存在犁底层物理障碍,1/3以上的样点障碍程度较为严重,影响小麦、玉米根系下扎;土壤紧实,超出了小麦、玉米生长的适应范围。 
      专家分析,造成土壤过紧实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多年采用耕深比较浅的旋耕方式,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省耕地大多没有深翻过,加上机械作业碾压等,造成犁底层上移且厚实,仅靠自然的力量已难以修复。耕地利用强度大,只用地没养地,没有做到用养结合。 

效果:深松单项措施可增产10%左右 
      犁底层过紧实是我国多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高层领导重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国家农业部也于近期提出,2014年到2017年,全国耕地要深松一遍。 
      “深松相当于给土壤建了一个‘地下水库’,对于陕西这样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重要。”王勇毅说,“实验表明,深松比没有深松的耕地,一亩地能多蓄100—200立方米雨水。陕西5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七、八、九3个月,深松意味着能够做到秋水冬用或春用。” 
      承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咸阳市农科院,将深松列为自选项目,已开展多年试验。副院长张安静说,深松不管是对农业还是对大环境都非常好。对大环境来说,深松过的土地遇到大雨不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减小了汛期城市和河道的防汛压力,有效补充了地下水。对农业来说,增产了粮食。“两三年深松一次就可以了。正常年景,同样的地块,采取了震动深松免耕播种技术的亩产量提高10—30%。” 
      去年,岐山县点状试点了十几亩。“从试点情况看,采取深松单项措施,可增产5%—10%。”8月14日,在岐山县机械深松演示现场,县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新忠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已经开办了两次深松培训,并对购买深松机械的农户,除了国家农机补贴之外,再给予购机资金20%的补贴。 
      据悉,宝鸡市计划今年在岐山等9个县推广深松10万亩。省级财政今年也将列出专项资金,在渭北部分县开展深松示范。 
      现状:深松机械少,要推广还需政府加力 
      深翻是包产到户之前农民就惯常采用的增产措施。深松和深翻一样,都能有效打破犁底层。不同的是,深翻将深层营养贫瘠的生土翻到了土壤表层,不利于作物生长且加剧了土壤水分蒸腾。深松则像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只疏松而不改变土壤的层次结构,因而更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保持土壤水分。 
      有了深翻的实践在先,对于土地深松的好处,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是很容易理解的,而且我省引进深松技术已有十数年之久。为什么至今没有推广开?省农机局科教处处长朱虎良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机械不足。用于深松的拖拉机动力大,至少要80马力以上,而从事一般的农事劳作,75马力以下的拖拉机就够用了。动力大,价格就高,一般每台的价格在万元以上,农民购买的少。 
      二是投入增加。开展深松作业,亩增加投入20元左右,农民缺乏积极性。 
      三是农民普遍不再重视种粮。粮食生产已经退出在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和收入中的主导地位。 
        基于上述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鼓励农民购买深松设备和进行土地深松,应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方面发挥补贴的“指挥棒”作用,对购买深松机械者,除了国家农机补贴之外,再配套一部分补贴资金;另一方面,对采取土地深松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
    “一台深松机一个作业季可作业500—800亩。目前全省适宜深松的粮田有3000多万亩,其中关中1500万亩左右旱地迫切需要深松。若3年将全省适宜深松的粮田深松一遍,需要深松机1万台以上。实际上我省现有的深松机只有1800台左右。”省农机局科教处副处长王勇毅说。 
      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配套辅助技术,去年全省推广深松150万亩,较之3000多万亩的适宜深松粮田来说,依然是个很小的数字。 

看来,要大面积推广既利于眼前,更利于长远;既利于农业生产,也利于大环境改善的土地深松,还需政府“力推一把”。

 

陕西日报 记者  元莉华  乔佳妮  实习生  崔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