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立足秦巴探索应用型特色发展之路显成效

20.04.2016  19:12
              安康学院地处秦巴连片扶贫区,是陕西省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近年来,该院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努力把学院打造成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人才基地”“产业伙伴”和“地方智库”,积累了有益经验。             ——面向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一是紧密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及文化发展需要设置学科方向和专业。对接安康区域发展需求,凝练出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3个特色学科方向进行重点建设,先后增设园林、茶学、环境生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等一批地方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在资金投入、招生指标、教师引进、办学条件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建立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变化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将一批有潜力、市场前景好、与地方产业对接的专业方向发展为专业,停办一批学生报考率低、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定位模糊的专业。近三年来,该院先后停招本科专业3个、限期整改本科专业2个。             ——校企结合,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探索“双主体”联合培养企业需要人才。如该院与中国阳晨现代农业集团联合开办“阳晨班”,与陕西美华酒店集团联合开办“美华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任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及工程师共同担任授课教师,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行职业(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近三年来,该院会计学、统计学、视觉传达设计、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行业资格证考取率达到100%。             ——专兼结合,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一是围绕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加大学科专业带头人引进力度。采取“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用人原则,聘请包括院士、知名教授、作家等50余人为学校兼职教授和办学顾问,开展实质性住校授课、办学指导和青年教师业务培养工作。二是设立专项经费,重点选聘行业、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员。根据教学需要,常年聘请企业老总、工程师、会计师、地方名人、专家等兼职教师120余人,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训练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             ——校地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建立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互动机制。该院先后与安康十县区及周边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4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合作建成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等21个科研创新平台。5年来,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省农业推广奖15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0多亿元。二是提升服务繁荣地方文化水平。围绕安康地域文化积极开展陕南民间文艺、民俗方言等方面的发掘研究工作,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民歌、汉调二黄研究以及安康方言研究、“三沈”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