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榆林科技工作十大亮点
2014年,榆林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紧紧围绕全市“两城市、两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233”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即继续开展好科技服务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2个专项活动;全力推进科技项目立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中省重大项目与地方科技项目相结合、中省专项试点与地方转型相结合3个结合;力求实现创新平台建设突破、科技型企业培育突破、科技创新绩效突破3个突破。),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学研合作联盟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服务年活动为抓手,以争取中省重大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工作亮点精彩纷呈:
1、实施中省重大科技专项数量增幅明显
2014年,全市争取中省科技项目近1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陕西贫困山区特色产业生态改善科技惠民示范工程)1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基金专项2项;陕西省地方重大科技专项3项,县域重点项目1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8项,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9项。
2、第二轮厅市科技会商顺利推进
11月5日,我市与省科技厅举行了第二轮厅市科技工作会商会议。会上,陆治原市长和李明远厅长签订了会商议定书,双方在共同推进榆林各类园区基地建设,工业特色产业创新升级,农业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建设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省科技厅将积极支持榆林完成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和国家白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并将清洁煤、镁合金、粮食增产等三个重大科技项目列入了新一轮部省会商议题,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厅市合作,破解我市科技发展短板,共同推进榆林经济转型发展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3、技术市场、成果专利工作稳步提升
2014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5件,成交额达到5.06亿元,我局荣获“全省技术交易认定登记优秀机构”;评议登记科技成果61项(省级科技成果15项),创历史新高。其中7项入围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申请专利1117件,授权426件,获得陕西省专利二等奖1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4、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升级
一是由榆林市政府和榆林学院共同倡议,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13所高校和榆林市102家企业共同发起的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是全省第一个大学产学研合作联盟,标志着我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已经形成;二是我市与西安交大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已就共同组建榆林能源研究院、榆林学院与西安交大联合办学、交大为榆林定向陪养医学人才等事宜达成共识;三是成功举办第二届榆林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西安交大、西工大等省内13所高校的500多名师生参加,收到参赛作品1800多件。推荐2件参加了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我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5、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公开征集课题。面向全市征集研发、技改、推广等项目建议196个,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初步评估,汇总形成了全市各大产业技术创新链条,据此编制完成了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二是简化申报程序。项目通过网络在线申报,只填报项目申请书,可研报告等项目申报材料待项目初选入围后再行上报。三是专家抽签制。项目评审专家的产生采用抽签制,由业务科室提出所需专家数量和专业等要求,通过榆林市科技专家资源库随机抽取所需数量两倍的专家,最终由局监察室抽取,确定评审专家。四是项目盲评。在产学研合作项目评审中,引入盲评机制,评审专家不掌握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确保评审的公平和公正。五是部门联席会议。起草完成了《榆林市重大科技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方案》,由我局牵头,组织市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等十个部门召开了重大科技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六是试行经费后补助。按照科技部科研项目资金改革的精神,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中试行了项目经费后补助的支持方式,
6、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推进了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成了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的修订,并将子洲旱作农业示范园、神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和定边农业科技示范园纳入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神木县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同时获得了省级农业园区的批复。二是协助府谷、神木完成了省级高新区的申报工作。三是组建了榆林市面煤干馏、镁合金、海红果、瓜菜和白绒山羊五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创建国家级工程中心和洁净煤技术研究、沙漠植物资源研究、农业节水试验3个重点实验室。四是横山、府谷两县获得了陕西省创新型试点县批复。五是成立了陕西金属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陕西省红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五是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启动。榆林科技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和项目评估已经完成、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和榆佳工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已经完成立项、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榆林分中心项目选址、规划制定、机构报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7、科技服务年活动有声有色
在2013科技服务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4年,我局继续深入开展了以“送科技,促发展”为主题的科技服务年活动,突出“科技与民生融合,科技与市场接轨”,全局12名县级领导每人带队包抓一个县(区),共走访企业200多户,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组成深入挖掘科技成果,推进技术合同交易,指导企业申报科技成果15项。二是根据企业技术需求,主动联系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45人。三是为被走访企业安排科技项目80项,引导企业增加自主研发投入8500万元,推广新技术56项,开发新产品65个;四是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50家,县级科技型企业100家,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30家。
8、“科特派”创业工作成效突出
全市共下派科技特派员520名,其中市派168名,县派352名。率先推广了团队特派员、创业特派员服务新模式,形成了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返租倒包、土地流转、技物结合、无偿服务、创办企业、组建协会等九种创业模式,有效地盘活了科技人才资源,培育提升了一批农村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9、知识产权工作特色鲜明
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普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行政执法、专利申请实务等专题宣传培训教育15场(次),其中承办国家、省知识产权培训2场(次),组织知识产权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农村7场(次),全市7000余人(次)接受了学习培训;实施陕西省专利产业化孵化、专利创业富民工程等各类项目4项,专利技术咨询、服务、转化实现产值1.25亿元;开展专利行政执法6次,受理侵权案件11件,查处假冒专利2件。
10、科技交流成果丰硕
一是组团参加了重庆高交会、西洽会和农高会。在农高会上,我市以榆林牌楼、农业大超市相结合的布展思路,成功打造榆林市首届“数字化农高会”,重点推广普及二维码溯源防伪技术;参展产品获得后稷特别奖8个,后稷奖33个,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会议期间,61个项目参与签约,签约总额89亿元,居全省前列;囊括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展示、成交三项大奖。二是举办“榆林科技大讲堂”,邀请科技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讲座。三是举办科技与金融结合培训班,邀请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邱兆祥专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