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打响精准扶贫“总决战” 三年减贫过半

28.09.2015  11:18

  搬迁后的陕北白于山区招安镇龙石头村村貌

  “第一次实施‘一票否决’是计划生育,第二次是退耕还林,第三次就是扶贫。”陕西省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局长牛永红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这个革命老区市把扶贫开发作为今年乃至今后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考核分值从过去的2分提高到5分,并实行扶贫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制。

  日前,记者在此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延安市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可谓空前,围绕扶贫开发,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实施搬迁扶贫、驻村联户扶贫、产业扶贫和能力扶贫,使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从今年3月开始,延安市又采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方法,以确保当地群众2017年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三年减贫过半

  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扶贫标准,2011年延安尚有44.7万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洛河峡谷三个地带(简称“两区一带”)。

  距离洛川会议旧址不远的洛河峡谷贫困地带砂石多、土壤少、土地贫瘠,一年一亩地收入不到500元,不少村民住在半崖上。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告诉记者,全县40%的贫困人口集聚于洛河峡谷。2014年,洛河峡谷56个行政村的2679户10994口人,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距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近万元。

  “不搬迁,也能解决贫困问题,但解决不了群众的小康问题。”彭安季说。在联合相关部门对洛河峡谷所有村组的走访调研后,洛川县决定,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洛河峡谷群众全部搬迁到县城、重点镇和社区。

  让仙姑河村的村民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10月,在洛川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占地15亩的槐柏镇仙姑河社区落成。这个总投资1920万的社区,搬迁户除了享受政府整合的各种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外,自己仅出资5万元左右就可以入住。

  今年3月,46岁的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仙姑河村村民辛建平一家6口告别了3间土窑洞,搬进了105平方米,三室一厅且南北通透的居民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他告诉本刊记者,“住得好,有钱了,后生不愁娶媳妇,外村的姑娘也开始嫁进来了。

  据统计,四年来,延安市累计搬迁11.95万户,41.8万人,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收入结构、思想观念、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延安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从2012年开始,延安市10610名干部包扶了2240个低收入村,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包扶资金29.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48万个,使低收入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牛永红说,过去几年,延安市搬迁扶贫、驻村联户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等“四大扶贫战略”的实施,使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44.7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20.5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