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惩治“老赖”彰显司法公平正义
这一系列扎实有力和令人信服的数据充分显示了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全国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网络查控体系,加速推进信用惩戒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执行工作透明度和力度的大幅提升在破解“执行难”问题,推动司法公平正义的进程中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创了执行工作的崭新局面,同时也标志着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众所周知,人民法院法律判决执行是执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法律尊严得以维护的一个象征。但在现实中,“执行难”却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由于“执行难”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司法公正的评价乃至对整个社会风气的重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多年来“执行难”问题作为推进公正司法的制碍因素和热点焦点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被执行人抗拒执行,规避法律现象日趋严重。被执行人通过隐藏、转移、出逃、变卖被执行财产对抗执行,或者,干脆一逃了之,下落不明,致使案件无法执行。除此消极抗拒外,暴力抗拒事件也屡见不鲜。执行人员在执行活动中,经常遭到辱骂、围攻甚至殴打,其人身自由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正常执行活动常常被迫停止。
这种“执行难”的被动局面一度成为社会公众对中国审判执行状况的公认评价。这样的状况,既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国家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的权威,而且还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此“难”不除可谓是祸害无穷。
令人称道的是,面对严峻的执行工作形势,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领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不懈采取强有力措施深化司法公开,持续出实招重拳破解执行难题,通过健全完善各项执行工作机制和制度,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借助网络、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介高效及时对外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不断加大“阳光执行”工作力度,从而有力震慑和督促了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极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笔者认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之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仍会相继显露,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面解决“执行难”,既有现实紧迫性,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人民法院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不断健全执行监督机制,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向“执行难”宣战的更加良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