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惠民实事 请看西安的“幸福组合拳”
如何评价一座城市的魅力?暖暖的幸福也许最能令人心动。
在绘就人民美好生活画卷的道路上,西安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工作的重要标尺,今年上半年,更是打出了补齐民生短板的“组合拳”,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卫生、人居环境等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满意,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情怀。
关键词 教育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今年新增学位将创纪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位于西沣四路和沈家桥三路十字西北角的雁塔区第二小学是一所新建公办小学,今年9月,即将开始招生。规划36个班,这一项目是西安市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交付项目之一。
今年上半年,在西安,一大批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当中。
高新区50所新建学校正在加紧建设,新增70260个学位,9月投用。
周至县今年新建改扩建的8所学校,可提供1080个学位,9月投用。
浐灞生态区将投用5所中小学,将新增学位8370个,同样,也将在今年秋季投用。
……
无论是中心城区、远郊区县,还是开发区,一所所规划中的学校正在加速建设,学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按照目标,今年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学校将达170所,投资额达到237亿元,秋季投用后将新增学位16.4万个,其中义务教育学校97所,新增学位13.2万个。
建设中的高新区第三十小学。(资料图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2020年,将成为西安市历年来提供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
不仅是有学上,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更是许多家长的最大愿望。
6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含光校区挂牌, “一长多校”、委托管理,这种“名校+”教育联合体的模式,将使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市、区县两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005个,对“提质”学校的覆盖率达78.2%,惠及学生97万人。
精心实施“名师+”工程,启动“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教师培训培养工程, “名师公益优课”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
发展教育,重在投入。在每年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向来都是大手笔。今年的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拟支出费用达81.96亿元,占比13.8%,增幅为20.1%。
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西安正以此为目标,围绕建学校、保学位、推改革、强师资、促公平、净生态等重点任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的学校。
关键词 医疗
西安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迈进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
今年上半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为有效应对疫情,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2月1日开工建设,仅用10天建成,15天移交,建筑面积27542平方米,规划用地面积500亩,可提供500张床位。这么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建成一所设施、功能齐全的应急医院,体现的正是西安速度和西安决心。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政府关注和要解决的民生大事之一。
蓝田县孟村镇樊家村村民樊景芳今年76岁,是一位五保户。因为冠心病近日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扶贫病房。像这样的扶贫病房,蓝田县人民医院几乎每个科室都有两间,主要针对家庭困难的群众,在医疗救治中尽最大程度地予以人文关怀。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优化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职能,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西安公共卫生中心,以及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儿童医院经开院区等10所医院建设,新增床位1万张,把西安打造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到2022年,西安市全部县级医院将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明显增强,就诊率达到90%以上。困扰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会不断得到缓解。
关键词 养老
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在城市,如何省事的吃上一顿可口饭,是不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行动不便老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有一个叫“饭大爷”的老年助餐点,每天都有不少老年人在这里排队买饭。
“饭菜很好吃,服务很到位,每天有人这样照顾我,感觉很幸福。” 普天小区一位老人高兴地说。实惠的价格、便捷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空巢、独居、行动不便老年人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如今已有720多位老人享受到这种“菜单”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新城区共有3个“饭大爷”老年助餐服务点,今年年底将再新建4个老年助餐点,实现街道老年就餐15分钟全覆盖。
开设在枫林苑北区内的助老餐厅为小区内老年人的日常就餐提供方便。(资料图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在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桥梓口社区,除了用过“共享餐厅”解决社区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外,还依托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点,让有自理能力的活力老人从“住宿生”变为“走读生”,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小区或社区,引入日托、全托、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以“15分钟养老圈”的新模式,满足了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西安正以创新性的尝试,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5月1日,《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市首部保障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法规,西安以立法的形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已经被列入今年我市的惠民实事的重点工作当中。我市将力争在今年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3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96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个,新增养老床位6400张。
关键词 扶贫
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西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市上下立足高质量整体脱贫退出,着眼高标准建成全面小康,坚持战“疫”与战“贫”同步推进,以“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为主题主线,全面排查整改各类问题,全力推进剩余人口脱贫和成果巩固,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教育扶贫方面,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95万人次,落实助学资金1301.65万元,残障学生随班就读136名、入特殊教育学校62名、送教上门95名,全市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健康扶贫方面,贫困慢性病患者家庭签约医生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大病救治率达到98.5%,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住房安全方面,在完成全市7193户农村危房改造的基础上,今年集中对97.7万一般农户、74174户建档立卡户、375户边缘户住房安全进行全面排查,285户住房安全不达标问题已全面解决。
产业扶贫方面,狠抓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带贫经营主体履约、集体经济分红等关键环节,中长期产业精准覆盖全市5.3万建档立卡户,129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14119户,29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25830户。
就业扶贫方面,今年全市11.28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务工,较2019年务工人数增加22.15%。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累计上岗6726人,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吸纳就业716人,有劳动力的58635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
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西安不会让一个人掉队。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让百姓收获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 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
“看看我们小区现在的面貌,变化太大了,与改造前相比,从外观上看感觉就像进了洋房社区。”6月23日上午,雁塔区明德门北区已经退休了的居民谢师傅正在小区里锻炼,和许多小区居民一样,他每天都在关注小区改造工作的进展,对于改造后小区的变化更是充满了期待,希望那时的小区能成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守望相助、共治和谐的美丽家园。
正在施工改造的明德门北区。(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今年,西安市加快实施“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涉及全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西安的长远发展和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遵循“好看”又“好住”的原则,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目前,已开工1318个,惠及群众22万余户,各项工作均按计划稳步推进,市民居住环境将随之大幅改善;在架空线落地工作方面,目前通信架空线落地完成管沟建设377公里(落地115公里),占全年63%;在打通断头路建设方面,计划在全运会前打通58条断头路。目前,已打通云水三路、204所西侧规划路、学府大道中段等35条断头路,剩余23条正在有序推进。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迎风破浪,只争朝夕。西安,正以一套补齐民生短板的“组合拳”,扎扎实实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给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那沉甸甸、真切切的幸福感。
亮点
推进中心城区交通优化
疏堵点通断点治难点让出行更便捷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梁璠
在高新区科技八路快速通道施工现场,此前密闭围挡已全部更换成网格状的围栏,里面施工情况一目了然。
“这种新围栏真不错。感觉城市都亮堂起来。每天路过,还能看到工程的进度。”当天步行经过此处的西安市民唐明说。近期,在西安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这种网状的围栏,让人觉得道路上的围挡“堵点”变少了,城市看起来更敞亮。
同时,在纬二十五街(文景南路—永新路)工程施工现场,断头路打通工作正在紧张推进当中。该处断头路打通后,周边多个小区及学校近万人出行将因此受益。“对老百姓来说,打通城市断头路,减少道路拥堵,这是最直接的幸福。”市民文爽表示。
如她所言,交通事关幸福感。为全面提升城区交通出行环境,迎接第十四届全运会,今年我市启动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工作,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上半年,市交委办与住建、城管、交警等部门召开20余次专项牵头任务深度座谈会,积极研究解决难点重点问题。自5月起,每月发布各区、开发区交通拥堵指数排名,找准城市常态化、机动化“堵点”,全方位、多维度诊断交通拥堵“病”。
截至6月底,此前明确的54处交通拥堵点,已完成治理19处,其余35处堵点治理进度均超过55%。完成治理点段的交通拥堵情况明显得到缓解。
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也是多措并举下足功夫。利用单位、小区、商场等已有停车资源,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车辆停放需求不同特性,实施错时共享停车,目前错时共享车位6455个,有效提升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持续加大公共停车泊位建设,上半年建成停车位5747个,方便市民停车。
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围栏式“透明工地”建设试点,将“围挡”变成“围栏”。目前主城区90%的工程已经在上半年完成围栏更换工作,新开工的工程围挡100%使用围栏。围挡变围栏,西安城市通透了。
此外,打造完整街道示范街区、打开封闭大院、绿道建设、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项目也在紧张推进,部分区、开发区进度超前,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疏堵点、通断点、治难点,西安正在形成高效运转的综合交通系统,为迎接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施工的同志们想得太周到了,雨再大,也不用担心出行了。”6月16日,西安下起了大雨,雁塔区明德门北区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团队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组织工人冒雨抢修临时便道,红砖铺路,楼顶防水,为居民解决生活和出行之难。提起那天的应急处理,许多居民都拍手称快,一场大雨让“挠头事”变成了“暖心事”。
“昨天夜里就在想,现场施工土路多、开挖面大,下雨了居民出行肯定难,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6月16日一大早,明德门北区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王宝军就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冒雨到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查看出行道路,了解小区积水情况。虽然一些居民楼前临时间隔铺着两列窄窄的红砖,但仍十分泥泞,居民出行非常不便也不安全。
“小区里老人居多,这样铺路绝对不行,雨下这么大,很容易滑倒,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铺出一条安全通道,保证居民正常出行。另外还要查看屋顶情况,做好临时防水工作,保证居民家里不渗水、不漏水,我们是改造工程,要时刻把工程改到居民心里……”王宝军说。
一声令下,项目管理人员冒着大雨停工不停歇,兵分两路,一路查看居民屋顶做防水,一路组织人员、联系机械、物料赶赴改造现场。在屋顶上,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雨污水管网的走向和流向,现场设计、制订方案,搭设临时篷布,查找积水点,及时补漏;在院落里,大家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铺设“彩条布+红砖”,为居民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做好安全保障,为“幸福”加码,让“改造”升温。
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赵辉采写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