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企涌起"改名潮" 意欲甩掉"地产"包袱?

19.06.2016  14:33

  (经济观察)中国房企涌起“改名潮” 意欲甩掉“地产”包袱?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庞无忌)“地产”的光环似乎正在逐渐褪色。转型中的中国房企正忙于将这个以往炙手可热的标签抛诸脑后。

  远洋集团日前召开品牌焕新发布会,品牌名称变更的背后,一套以房地产实业为基础的“全地产”多元化业务结构浮出水面。数日前,这个企业刚刚由“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地产”二字从企业的品牌中消失。

  丢掉“地产”的远洋集团并非个案。千亿房企恒大地产1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该决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恒大更名,同样去掉了“地产”。

  5月23日,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均去掉“地产”二字,更改为“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去年9月,方兴地产宣布正式更名为“中国金茂”,同样甩掉了“地产”。

  如今全力向文化、旅游等领域转型的万达集团以前名称中也有“地产”二字,但经过一系列产业演变,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万达集团的几个子公司之一。

  为何房企扎堆更名,扔掉“地产”?

  远洋集团有关人士表示,更名是出于体现集团业务结构的考虑。2015年远洋进入第四步发展战略期,除传统住宅开发外,更加大了对不动产开发投资、客户增值服务、房地产金融等业务的发展力度,原有公司的名称与这些新业务不太相符。

  远洋集团总裁李明的回答更加直接,改名可以使其不必在发展养老、O2O、金融等“非地产”领域时遭遇“你们不是地产企业吗?”的疑问。

  在物业服务子公司“彩生活”上市后,专注社区服务的花样年总裁潘军甚至玩笑称:“谁再叫我‘开发商’我跟谁急”。

  其他把“地产”从企业名称中去掉的企业也大致出于同样的考虑。当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甚至跨界转型之时,“地产”已经不能概括其业务领域。比如,除了卖房子之外还卖水、踢球、种地、搞整形、玩金融的恒大,已不再只是一家单纯的房地产企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更名的主要是大型房企,这些房企的更名,更多的是一种未雨绸缪,体现了其对传统地产开发模式的谨慎态度,同时也表明其主动进行多元业务的模式转变。这意味着地产企业传统的“开发商”的角色开始弱化。

  尽管布局“去地产化”,但房企并未离开房地产开发。多家房企声称未来仍将坚持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以远洋为例,远洋地产的品牌依然存在,且专司住宅开发。与之并列的是以综合体和写字楼为主的远洋商业;包括物业、养老、医疗等的远洋服务;房地产金融领域的远洋资本;以及产品营造——远洋营造。2015年远洋新增投资额中,住宅开发业务所占比例由过去的超过90%下降至约60%,但其仍占大头。

  事实上,“更名”只是房企和中国房地产行业剧变的一个缩影。随着房地产行业告别“黄金十年”,房企“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日渐明显。中原地产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22家上市房企平均净利润率跌至6.8%,房地产业利润率已向制造业逼近。习惯了高速增长的房企不得不寻求转型,而更名很可能是为后续的转型以及更为残酷的“淘汰赛”拉开序幕。

  当然,撕掉了“地产”以及随之而来的“重资产”等标签后,可能让房企在资本市场更受青睐。由于“重资产”及其带来的资金运营效率相对低下等副作用,在港股上市的内房股估值普遍不高。严跃进认为,房企改名后,淡化地产因素,投资者若认为这与企业业务发展的匹配度更高,那么股价、估值等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