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5年前8月救护野外病弱野生朱鹮44只
朱鹮是世界濒危鸟类,自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被重新发现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保护,目前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余只,极大地缓解了朱鹮的濒危局面。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保存现在世界上唯一野生朱鹮种源的专业团队,每年在朱鹮的保护、社区宣教和人工饲养、救护及再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朱鹮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稳步提升。
随着种群数量增多,每年在保护区发现的野生朱鹮病、伤、弱、死亡个体数量也同比例增长,救护饲养或处理这些朱鹮成为一项长期艰巨任务,特别是在朱鹮繁殖期过后,救护雏鸟将成为保护工作重中之重。据统计,自2015年元月2日至8月15日,保护区共从野外抢救朱鹮成、幼鸟病伤个体44只,其中成鸟7只,幼鸟37只,抢救刚出飞的幼鸟数量占当年新繁殖朱鹮数量的10%。整个救护工作经分析有以下特点:
一是幼鸟数量多。在抢救的幼鸟中,90%的个体无病伤,而是因饥饿造成体质弱被抢救。产生原因是新繁殖的朱鹮幼鸟在繁殖期结束后成功捕食能力较差,也没有摆脱依靠亲鸟喂食的习惯,基本处于等、靠、要食物状态。而亲鸟在繁殖期过后或因子女多食物供应不急,或因自然中食物量不足时无法满足幼鸟需求,会自动减少给子女的喂食次数和喂食量,会导致一些朱鹮幼鸟体质变弱或死亡。那些有伤的幼鸟个体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因体弱导致飞翔困难被其它动物伤害占很少部分,大多是幼鸟飞翔经验和飞翔能力不足被撞伤致残或死亡。
二是病、伤、死亡朱鹮个体发现和抢救率高。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鸟的病、伤及死尸的发现和抢救概率很低,而朱鹮的例外是保护区长期保护和宣传工作起了决定性作用。经过30多年的保护,朱鹮在洋县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爱鸟护鸟已成为人们的自觉习惯,群众在发现朱鹮有异常行为时会主动及时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二是保护区在日常工作中增加了许多奖励性措施,大力开展社区共管活动。规定如有群众在发现有朱鹮病、伤、死亡个体后,第一时间报告给有关组织或保护区管理局的,经核实后一次性获得奖励100元,这充分调动了群众开展保护的积极性,他们一旦发现有需要保护的朱鹮,会及时和保护区或其它组织联系,为朱鹮救护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是救护工作已形成一套严格标准。经过长期朱鹮救护经验的积累,目前保护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专业救护力量和一整套严格的管控措施来保证被抢救朱鹮日常监护管理。为了防止野生病伤朱鹮与人工饲养朱鹮出现病毒交叉感染情况,保护局在龙亭保护站建设了野生朱鹮抢救、观察、检测中心,负责病伤朱鹮临时救护和以后的放飞工作。该项工作首先是对主要参与救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严格掌握救治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对一般性因食物不足形成的体弱个体,每天的救护工作是按时定量喂养,让其恢复体力,并在观察恢复健康十天左右再进行野外放归;对有疾病的朱鹮,及时邀请救护饲养中心从事救护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对死亡朱鹮个体,根据《野生动物防疫》要求,在发现地要进行初步观察,有疫情可疑需上报化验的上报,没有上报必要的正常死亡个体分类处理。那就是对具有科研价值的存放到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或备做标本之用。因肢体不全的将被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目前,已有30只朱鹮在恢复正常体能后在花园、全沟、东联等地放归,野外巡护人员会进一步加强巡护观察力度,监测朱鹮的正常栖息活动能力,最大限度保证放飞后朱鹮的安全生存。(编 辑:马科 李炜 来 源:朱鹮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