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从2004年的41.76%上升到2014年的54.77%,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110多座严重缺水。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城市内涝、水污染、热岛效应、生态系统污染等问题频发。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近日,财政部网站正式公布首批获得财政补贴的试点城市名单,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河北省迁安市、吉林省白城市、江苏省镇江等16个城市在列。
由外延式到内涵式生长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4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文简称“技术指南”),明确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路径和基本原则,并进一步细化了地方城市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方法。
此“技术指南”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这是在补土地城镇化时期只重地面建设,不顾地下建设的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很多城市存在既缺水又怕下雨的水资源结构性问题。其实,城市缺水除了节水、调水,还应充分利用最为廉价的雨水。与过去城市外延式发展不同,“海绵城市”旨在建设好城市的垂直系统,让城市能自由呼吸吐纳,蓄水与排水结合,让水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期待后续政策支持
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按照 “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补贴政策,仅试点城市未来三年的补贴约为(6×1+5×4+4×11)×3=210亿元。此外,如果采用 PPP模式(公私合作)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则仅仅补贴总额即可达到231亿元。
“此次财政资金分配方面体现了公平科学的原则,同时兼顾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和激发城市的潜力。”马庆斌认为,鼓励方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专项补助的资金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而言是远不够的,直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起不到作用,但是可以作为前期的启动基金或者收益保障金,以此来盘活城市建设的资金流。而通过PPP这种动态的概念,达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力的效果。
首批试点城市的选取多为新兴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聚集人口较快的地区。16个试点城市分别为,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 西咸新区 。
智纲智库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鹏伟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为城市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发现二三四线城市对市政系统工程的建设需求更为迫切,单凭政府财政资金很难支持建设需求,所以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的做法将为其建设带来利好。(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