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王文治:我们不怕死亡 我们怕被遗忘
他17岁时被抓壮丁,参加了“胡老六”胡景铎部队的深夜起义并投 奔新四军;延安保卫战中,他跟随王震将军多次打退胡宗南部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瓦子街战役中,他们浴血奋战,全歼刘勘5个旅,取得重大胜利;他跟随部队 把“西北行辕”马鸿奎赶到台湾,解放了大西北,此后西北无战事。而如今,风烛残年的他生活贫困……
10月18日,阴。山阳县户塬镇黄龙村萝卜沟组移民小区后面,年近九旬的王文治老人拄着拐杖立在门前张望,眼睛模糊。当记者说明来意时,老人显 得很激动,说:“感谢关心,你们还能记得我们这一代人。”步履蹒跚的他从抽屉中一个红纸袋里拿出一个证件,“我视力不好,在战场获得的很多勋章都被孩子拿 去耍了,只剩下这个红本子了。”记者看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于1954年12月10月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上面写道:“王文治同 志原在青海军区公安总队后勤处,任副排长职务……”
回忆起那段豪迈的岁月,老人似乎变了个人,他用清晰厚重的口音,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当年参军作战的点点滴滴,将70年前的那些战斗场面,重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深夜起义投奔新四军
王文治生于1925年,从小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那年,他背着小豆从地里回家,半路上被抓了壮丁。第二天,他被带到山阳县城一个城隍庙 里,那里聚集了全县100多口壮丁。随后,他们途经商县,走了半个多月,到达榆林定边,被编入国民党第十七军八十四师号称“胡老六”的胡景铎(在家排行老 六)的部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训练。由于水土不服,王文治经常生病,但为了完成训练任务,他不为小病困扰,坚持天天练枪打靶,深受首长喜爱。
1943年,“胡老六”参加了高桂滋的国民党第十七军八十四师,任二五二团团长。由于高桂滋是胡景铎的胞兄胡静翼的老部下,曾得到胡景翼的扶助和保 护,和胡家交谊很深,所以对胡景铎非常器重。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内部腐败黑暗面越发严重,胡景铎部队的军饷、津贴一拖再拖,士兵苦不堪言。 胡景铎曾到甘肃固原面见军长高桂滋,劝其与共产党合作,寻求一条光明之路,并写长信给高桂滋,均未被采纳,遂决意与高分道扬镳。
5月一个夜晚,王文治正在兵营里熟睡,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哨声惊醒,立马穿好衣服在一个庙前集合,原来是团长胡景铎准备发动起义。“当时,胡团长给我们 训话说,国民党的军饷、津贴发不下来,我们的日子捱不下去,必须与共产党合作。”当晚,胡团长召集了3500人在庙前起义,没走多远,高桂滋军长派一个骑 兵排亲自送来军饷并试图挽留胡景铎,但胡团长婉拒了高军长的“好意”,毅然率领部队出走,连夜赶到绥德。三天之后,王文治所在部队到达延安,被编入新四军 王震部队。王文治被分配到胡景铎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后来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勤务兵。
一次,王文治的一名战友在会上见到了毛主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文治及战友,王文治和战友们激动万分,好几宿都在谈论这个事。“我临时有事没能见到毛主席,虽有些遗憾,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王文治说。
延安保卫战
1946年,王文治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春,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 当时,国民党军在西北战场有23万人,主要是第l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盛气凌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则不到3万 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据王文治回忆,当时胡宗南率领34个旅大举进攻延安,毛主席当即指示部队和群众,三天三夜把延安腾空,拿不走的武器全部埋在 地下,粮食一律储存在山上的窑洞里,等胡宗南部队到达延安后,看到的几乎是个空城。当时胡宗南想速战速决,在最短时间里占领延安,剿灭解放军,所以把部队 开到延安以后,首先把囤积在窑洞里的粮食全都用煤油烧掉了。“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恨胡宗南部队不该把粮食糟蹋了,因为那时条件艰苦,粮食宝贵。”王文治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