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刘海静:大量"秦药"将面临退市危机

25.01.2018  12:32

  省政协委员刘海静:搭建陕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中心,化解“秦药”消失困境。

  2018年对于陕西的众多药企来说,将是性命攸关的一年。基于2016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规定,今年年底没有完成一致性评价的药企,将被撤销药品品种的文号,并且未来也将不予注册。

  如果药品的生产资质被取缔,药企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院长刘海静对这个问题非常担忧。

  评价工作迫在眉睫 资金缺口限制产业发展

  “国家开展的首批289个基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陕西的化学仿制药生产药企涉及72家,品种98个,批准文号652个,目前只有33家药企向省食药监局提交了仿制药一致性进展报告。”刘海静说,目前还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实施这项工作,如果在今年7月前没有提出申请并受理,那么很难在年底通过审评,“很多‘秦药’的批文将被取消,面临消失的现实。

  刘海静表示,我国的化学仿制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公众健康的基本需求,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但受技术限制以及管理、评审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07年以前,我国批准和生产的新药以及仿制药几乎没有与原研药进行对比,没有进行过严格的临床等效性试验,并且基础研究很薄弱。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提高仿制药的质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2012年国务院下发文件首次提出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任务。2016年正式公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她说,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质量,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国际制药行业的通用原则。

  “让药企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听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她说,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除药学研究需要一定经费外,实验大约还需要300—500万,因此很多企业只能望而却步。“就连我们西安利君制药对其拳头产品‘利君沙片’也才在2017年8月进行公开招标,进行一致性评价工作,同样也是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

  建议组建一致性评价统筹中心 启用“医药产业发展基金

  刘海静委员介绍说,目前陕西药企的现状是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普遍经营状况不良,资金缺乏、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已成通病。在这种情况下,让药企凭借一己之力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就非常困难。“药品品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企业的长期价值取决于占有和研发线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没有品种,也就无从谈起生存和发展。

  由于药企单独做这项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她建议,省上应联合发改委、工信厅、省食药监局等部门,尽快组建强有力的统一机构,领导统筹全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

  “对一致性评价工作,我省虽然也出台了实施意见,但发布时间较晚,其内容也没有超出国家政策范围,我们应该依据国家整体计划,进一步完善补充工作机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保证,我省还有30亿的‘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希望能将这样的好钢用到刀刃上和关键时期。

  刘海静认为,鉴于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政策性、艰巨性、技术性和长期性,建议陕西搭建组成我省或区域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中心,同时可以吸纳社会资金,多种体制共有,可以以主管部门为龙头,联合涉药的检、研、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