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程兴平的“心病”

09.12.2015  08:14

种粮大户程兴平的“心病”

本报记者  康传义 

秋收之后的连续阴雨天气,让三原县渠岸镇惠家村五谷丰登家庭农场负责人程兴平苦不堪言。“由于没有晾晒场地,刚收获的玉米只能露天堆放在院子里。今年遇到了少有的秋淋天气,露天堆放的玉米,还没有晒干就又被淋湿了。玉米最怕潮湿,现在很多都已经发霉、长毛了。可能有什么办法呢?”程兴平无奈地说。 

程兴平,2104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今年,仅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近600亩。没有粮食晾晒场地,可谓是程兴平大规模从事粮食种植这些年来最大的“心病”。程兴平说,按照现有的政策,土地流转过来,只能从事粮食种植,不能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可对于我们这些种粮大户来说,就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么多的粮食收获后,如何晾晒,往哪储存? 

程兴平计算了一下,按照自己现有的土地流转规模,每年收获的粮食达到了上百万斤。由于没有专门的粮食场地,每次粮食收获之后,程兴平唯一寄予希望的就是,天公能够作美,让自己能够尽快地把收获的粮食晾干。可如果遇上今年这样的连续阴雨天气,程兴平也是毫无办法,想卖又很难一下子全卖出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发霉、变质。 

“玉米一旦发霉,就会导致黄曲霉素远远超标。这样的玉米,即使价格再便宜,也没有人愿意收购了。”程兴平说,“今年玉米价格降得这么厉害,再加上这样的天气,对于我们这些种粮大户来说,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损失可想而知。” 

不仅是程兴平,记者采访了解到,缺乏晾晒和存储场地,成为了目前种粮大户们普遍面临的难题。程兴平告诉记者,他曾经为此专门到山东、河南等地进行考察。他们的普遍做法是,允许种粮大户按照土地流转的规模,按照相应的比例,拿出一定的土地,配套建设粮食晾晒和存储场地。很多地方还为设置专门的项目,并且拿出一定的资金,为种粮大户配套粮食烘干设备等等。当地的种粮大户,很少遇到粮食无处可晾晒、无处存储的问题。程兴平说:“我们也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在做到严格保护土地的同时,解决我们这些种粮大户粮食晾晒、存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