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梨园之都”新名片传遍全国

20.08.2018  11:21

   

  王洪玲演出河北梆子《北国佳人

    

  《擂响中华》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年过古稀的杨荣荣演出眉户《杜十娘

    

    豫剧名家苗文化演出《白莲花

  这个8月,有中华文化公开课之称的大型文化节目《擂响中华》从西安出发,通过丝路沿线城市电视台及网络和新媒体辐射全国,日均点击量近百万,几乎一夜之间将中华戏曲文化最精粹的片段,同步传播到大江南北甚至海外。这个由西安广播电视台与著名戏曲节目制作人白燕升团队联合打造的节目,不仅撷取了京剧、越剧、秦腔、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各剧种最为惊艳典雅的经典片段,并在其中穿插展示着西安这座城市最繁花似锦的角落及古朴沧桑的古迹,这不仅令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以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的途径震撼回归,也让西安这座城市以文化的方式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

   收视率屡创新高

   传统文化“奇峰突起

  戏曲节目能否有实力牢牢锁住观众?这是一个难以预料的问题。尽管每次在录制现场都会俘虏大批年轻粉丝和海外观众自觉走进剧场,被中华文化之博大与精妙所震撼。但这个节目毕竟没有影视明星、不具备综艺节目的看点,所以在播出之前,节目组成员及主持人白燕升心里对高收视率都没有十足的期盼与把握。但播出之后,一组组可喜的数据令大家大喜过望——据西安广播电视台统计,《擂响中华》12期节目落幕,西安地区电视观众规模超30万,新媒体阅读量破千万,戏曲热从西安传遍全国,西安作为“梨园之都”的新名片渐渐被公众所认可。

  中国广视索福瑞(CSM)收视数据显示,8月1日以来,《擂响中华》单期节目收视率呈节节攀升之势,8月10日西安一套播出的《擂响中华第9期》平均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达到0.31%和1.53%,与第1期相比,涨幅高达93.8%。截至8月12日,节目在西安地区城六区的电视观众规模已达到283000人。细分收视数据可以看出,《擂响中华》的观众忠实度极高,节目“入流”顺畅,几乎不存在观众流失的现象,“换台”“转台”现象微乎其微。

  观众忠实度大增,同时拉动了西安一套的整体收视。《擂响中华》开播以来,西安一套周平均收视呈现出跨越式增长,涨幅达到60.0%,成为本季度周平均收视冠军、进入2018年西安一套周平均收视前三甲。

   新媒体圈粉千万

   年轻人追戏成时尚

  网络时代,年轻人不懂戏,不看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种原因割裂了年轻人与戏曲艺术精品之间相互接触与对话的渠道,导致年轻观众的海量流失,一代戏迷自然难以培养起来。当务之急是迫切地寻找到一条将戏曲与年轻观众糅合在一起的路子。这一次,新媒体同步直播推送让《擂响中华》在网上圈粉无数,让年轻观众有了直面戏曲艺术的途径,逐渐开始看戏、品戏。

  毕竟,戏曲艺术剧种众多,流派众多,唱腔与手、眼、身、法、步的讲究众多,这是一门极为复杂、结构严谨,令人眼花缭乱的综合艺术,其美学体验远超流行音乐千百倍,想要真正学会欣赏这门艺术,不花费足够的时间做足功课根本难以入行。许多年轻观众决定,从当一个“菜鸟戏迷”做起,开始学习理解、欣赏这门古老的,看上去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艺术。

  据统计,截至8月12日,《擂响中华》在中国网累计播放量达141万次,在西安广播电视台榴花直播平台累计播放量近5万次……12期节目整个网络累计播放量超过了200万次。优酷视频日均点击量超6万次,累计总点击量近百万次,东方大剧院累计播放量209万次。与此同时,抖音平台制作发布了《擂响中华》短视频作品100多条,累计吸引近30万“抖友”观看点赞。加上西安广播电视台十大融媒体矩阵平台,《擂响中华》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收获了上千万的新媒体受众。

  通过新媒体推送,不少年轻观众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观看到了《擂响中华》,也第一次有机会通过网络了解到戏曲的魅力。网友“二姨”说,《擂响中华》不仅成为广大戏迷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为《擂响中华》成为新戏迷。一位80后的西安观众留言:“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看,太过瘾了,已经播出的节目我一期都没有落下,咱西安作为中国戏曲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该有这样一档节目了。”“十几分钟的打戏,高潮迭起,每一个细节都让人目不转睛。心如止水、身似猛虎,这种演员才真正值得观众敬仰。希望这样的演员越来越多,把舞台留出来给真正愿意演戏的人,也让台上多一些真正要演给戏迷看的剧目。《擂响中华》了不起,马敬帅、郝世超了不起!”网友“东风”这样评论。

  可以说,《擂响中华》将观众的结构彻底颠覆。年轻观众们对戏曲从一无所知,到认可戏曲,再到敬畏戏曲,这个过程并不算长,大家对台上生旦净丑的绝技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戏曲渐渐生长出一种由衷的敬佩感。年轻观众逐渐开始理解戏曲内容的丰富层次,这是体味中国文化的过程,是感知美与古人心境的过程,是与先辈们跨越时代对话的过程。在观众席,10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六七岁学唱戏的孩子,手舞足蹈的出租车司机,刚刚落户的新西安人,还有各种肤色的年轻观众都对中国戏曲给予极高的评价,虽然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对艺术的鉴赏审美不分时空、不分国界,中国戏曲艺术散发的舞台魅力让这些来自异域的朋友叹为观止。这些可爱的现场观众,也是打动网友和年轻戏迷最亲切的看点。

   戏曲热传遍全国

   梨园之都”新名片擂响中华

  这一次《擂响中华》的播出,不仅是文化界、戏曲界的顶级盛会,更引发了一系列化学反应。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在线、中国网、央视移动网等众多国内媒体对节目好评如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盛赞西安市委、市政府以《擂响中华》启幕“梨园之都”建设的盛举。他说:“《擂响中华》是对中华戏曲节目的一次创新,选择在西安,因为西安是一座千年古都,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它又是梨园的产生地,邀请全国剧种的领军人物和有潜质的中青年演员同台竞技,本身就搭建了一个非常可贵的平台,彰显了中华戏曲的美学风范,可以说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他表示,办这个节目是一种明智之举,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强对这档节目的引领和支持,显然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西安是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古长安、新西安与戏曲的前世今生有着天然的文化匹配性。《擂响中华》节目与现代思维接轨,用综艺的壳包装传统文化的核,打造出中国戏曲的新盛典,体现西安的大格局和灿烂的丝路文明,为打造“梨园之都”和戏曲名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无论是录制现场还是播出效果,让人深刻感受到,戏曲文化不仅与西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擂响中华》是西安广播电视台首次举办的大型戏曲文化类节目,体现着主流媒体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媒体职责的重要内容,《擂响中华》在建设丝路文化高地,助力“民心相通”方面同样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应有作用。

  《擂响中华》第一季的顺利录制和圆满播出,只是西安打造“梨园之都”和戏曲名城的第一步。目前,西安广播电视台和白燕升团队已经投入到《醉梨园·最中国》戏曲展演周的紧张筹备中。9月24日至28日,西安广播电视台将和白燕升团队再次密切合作,完成包括“2018中秋戏曲晚会”“十大剧种名家演唱会”“戏曲现代戏演唱会”“武戏绝活群英会”和“大秦之声演唱会”等5场盛大戏曲直播节目。届时,京剧名家尚长荣、于魁智、李胜素、李宝春(台湾)、耿巧云,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马友仙、李梅、李小峰等,河北梆子名家张秋玲,评剧名家曾昭娟,越剧名家王志萍、陈飞、萧雅,粤剧名家丁凡,黄梅戏名家杨俊,川剧名家陈智林,晋剧名家谢涛等当今各剧种领军人物都将悉数登场。这将是群英汇聚,流派纷呈,风骚各领,中国戏曲顶级阵容的集中展演。

  《擂响中华》的盛大开启,是大西安文化的一次强势发声,《醉梨园·最中国》将借此再打开一扇展现古城魅力的大门。文化与娱乐融合,经典与时尚碰撞,以戏曲擂台和展演的形式,比出中国戏曲的魅力,亮出传统文化的自信。从梨园之都、戏曲名城到世界文旅之都,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听见西安的声音,了解她,爱上她!文/记者职茵实习生刘慧图/记者尚洪涛实习生康雪欣

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