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一中激发学生创造天性 让创新种子早发芽 发好芽
2015年4月21日《陕西日报》第13版
本报记者 郭妍 侯燕妮
魏馨雨是西安高新一中学生崇拜的“创新达人”。还在初中时,她已经在课堂教育、解难思路、试验设计中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意识。当“春笋计划”启动后,学校立刻鼓励她报名参与。
果然在高校名师的指点下,她思维更加活跃,创新的点子层出不穷。研究“一种循环间歇污水处理器的设计与模型制作”获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陕西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在高新一中,有一大批像魏馨雨一样爱钻研爱创新的中学生。为了保护和激发学生创新的天性,让创新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早发芽,发好芽。2013年西安高新一中将一批有创新潜力、有想法、爱思考的优秀学生集中在一起,成立了“钱学森实验班”。通过教学模式和方式创新,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早发芽的好奇思维是最宝贵的天性
树木总是在春天发芽,遐想都是在少年时代憧憬。好奇是孩子们宝贵的天性。由好奇到创新,是引导还是不经意扼杀,教育过程尤为重要。“钱学森实验班”最大亮点在于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好奇的天性,让孩子们感于质疑、勇于质疑。这些学习动机强烈,爱思考的孩子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往往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有点招架不住。
“老师,能不能把叶绿素移植进人体,让人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糖类,而替代吃饭的过程?”
“我们按照课本上步骤操作,不能得到书上描述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课本表述有误。”……
物理教师侯春锋说:“我带了十几年奥赛,经验还算丰富。可要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往往要争得面红耳赤才能结束。”
在一次运动学教学的研讨课上,一道难题老师只讲授了一种解法。没想到学生竟拿出了六七种不同的方法,整整讨论了一节课。无论是从数理逻辑还是从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教师也觉得受益匪浅。大家形成共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讨论的都会尽可能的交给他们去完成,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这种“留白”的艺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大量的预习和自学工作,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各种质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思维火花不断迸发而出,不同思想彼此碰撞,创新的火种就此播撒开来。学生的进步倒逼教师不断学习,师生彼此都在快速成长。
用心呵护每一颗种子发好芽
遵循孩子们成长的规律,西安高新一中希望能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发现每一颗创新的种子,用心浇灌细心培养,静待花开。
高新第一中学为“钱学森实验班”量身定做了每周三节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探究课。教师们结合学习内容,从生活实践到最新技术、从现实生活到未来趋势,一路拓展开来。学生们在动手中轻松的学习到知识,也体味到科学的奇妙,学习的欲望愈加强烈。
3月25日是高一创新班的生物探究课,主题是“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在完成常规试验后,学生们又开始提问了。
“老师,如果是相同体积不同形状的物体,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请大家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邓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能手探究。
“我们测量后发现圆形的琼脂块,在相同的时间里扩散深度和方形的是一样。”学生们经过试验后回答道。
“是的,材料相同的琼脂块,不论大小、形状如何,在同一时段内,氢氧化钠在其内的扩散速度是相同的。因为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代谢越慢。所以,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既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能无限小吗?”学生们又提出了新问题。“对于细胞的详细了解就是我们下节课的任务了。”邓老师卖起了关子,心里却已经为学生们善于思考点了个大大的赞。
实验班的课堂环境是轻松快乐的,老师会依据学生特别分类教学。有几名学生初中就开始阅读英文原著,高中英语学习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英语老师意识到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可能已经在她之上,所以每次上课时,她会特别提醒这几个学生,“我的课你们可以不听,看原著、做作业都行,只要不影响其他同学。”
杨兆霖、李霄翔、杨舒鸿、闫可臻等同学,尽管只是高一,但数理方面的水平不亚于优秀高三水平,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已经基本学习完成。对于他们,老师会因材施教,给予更精确的指导。
培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下一代
2014年10月,学校请来中国工业设计领域专家、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余隋怀教授为学生做《从文物看中华文明与创新精神》的专题报告。
余教授从古典文物与艺术品展开主题,介绍了先人智慧的创新设计。祖先们如何通过发明创造改变了生活和工作的方式,甚至是历史进程。讲座让学生受益匪浅,更激发学生们不断创新,延续创新历史的决心。
实验班还有大量的实践考察课程,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2014年,化学、生物、地理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前往河南西峡恐龙遗迹园游学考察。每个小组都带着课题,对植物、土层、恐龙的生存环境、类型和化石等进行实地考察。
2015年1月,学校还组织实验班学生赴马嵬驿组织关中文化探究活动。除了完成各自的课题外,学生还体验了当地制作挂面、榨油等传统工艺。随后师生们还去了当地的敬老院,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
李佳灿回想着那温情的时刻,“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我们还必须是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一代。想到爸爸妈妈也会渐渐老去,回去后会更孝敬他们。”
校长王淑芳对这群孩子充满希望,“我们尝试在实验班的实验田里播撒创新的种子。无论是设计大师,还是发明家或者经济学家,只要我们有心培养,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