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发言摘要

29.09.2016  17:42
            《陕西日报》2016年9月29日(记者  李向红  高山  实习生  姜鑫雨  胡磊  李佳琦) 题:对话中华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追赶超越——省委宣传部“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发言摘要

“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母家亮 刘强摄

9月27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西北大学、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在陕西省美术家创作基地(崔振宽美术馆)召开。“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是“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论坛期间,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集聚陕西西安,围绕“中华文明重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为古城带来一场思想和智慧的文化盛宴。本报特摘发论坛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梁桂


            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西安)国际论坛,在我们的共同期盼中拉开了帷幕。这个论坛是“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论坛名称中“对话”两个字的基本内涵就是平等、尊重、开放、包容,这也是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始终生生不息、蒸蒸日上的“密码”。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了交流互鉴,文明的生命力就会停止。我们举办这个论坛,目的就是搭建起中华文明与丝路沿线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会客厅。公元前100多年,中国汉代的张骞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在向西域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引进了西域文化成果。到了唐代,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许多国家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于此,玄奘法师也是从这里出发西行取经,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把佛教经典引入中国。大家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版图的核心区。如今,开放的陕西和其他省份一样,正积极主动融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伟大实践,埋头苦干、追赶超越,推进现代文明进程。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加务实创新的举措,呈现给世人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陕西,为增进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推动文明进步、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互通互鉴 共同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传播局局长  赵建国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重要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主根脉和悠久厚重的好资源,铸就了陕西人民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举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这块热土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也使我们体会到陕西人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的使命担当、积极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对话交流新平台的开阔胸襟。 
            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史事实表明,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质,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就如同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在地球上得以延续的根本。每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积淀,每一种文明形态都值得尊重,每一种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古老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还告诉我们,人类文明以多样化形态存在,在交流互鉴中创新,在兼收并蓄中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就是在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精髓、在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走向繁荣昌盛的,并在这种演进中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和特有品格。 
            今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更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的举办,是顺势而为、意义深远之举。文明因历史而光芒恒久,对话需持之以恒才更有意义。衷心期待“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越办越好,希望有更多各国朋友在这个文明对话客厅,敞开心扉,谈笑风生。

坚定文化自信 共享共进共赢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顺虎

“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高效务实、成果丰硕,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重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基于共享共进共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发表了《“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西安宣言》,这些成果凝聚着各方的智慧和共识,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陕西追赶超越注入新的动能。 
            2000多年前,陕西人张骞从古都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经济交流、文化交融成为通途,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千百年来,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的友好诗篇。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相通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年来,沿线各个国家积极响应。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国智库的通力合作、增进共识、加快发展。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再次成为新的铸梦空间的战略起点。这次论坛为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一带一路”对话交流与合作,展示了中华文明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提供了推动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传统和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样板。我们要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主动担当,开动智库研究这个脑,用好媒体传播这张嘴,迈开企业合作这条腿,握紧交流人员这双手,深化沿线各国合作,共享共进共赢,打造中华文明会客厅,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陕西追赶超越作出新贡献。

“一带一路”的中华文化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韩经太  

“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是一种国际合作的思路,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全球问题意识,一个富有思想深度的中国,正在人民的呼唤中走向世界舞台。在一个需要思想的时代展开关于中华文明的讨论,理应有相应的思想深度和高度,需要我们在穿越中华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展开的贯通性的思维中,通过发现核心价值问题,然后展开思考。 
            我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发掘中华民本主义思想的双重民生主题。对中华民族来说,贯穿几千年的民生思想,其实主要是安民、帮民的思想。第二个问题是追求自然生态型和人文生态学的高度契合,需要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和精神生态环境的优化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艺术哲学的中华道术之本。研究中华文化的人,都接受“道”这个治学精髓,其实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核心精彩奥妙所在,就是道术玄通的艺术性生活。 
            虽然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留给世界的主要印象是勤劳、务实、工艺精巧,导致很多人有中华民族不善于哲学思考这样一个盲区,其实,真正的照明哲学思维是用哲学智慧钻研技术和艺术,体验终极真理。“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和互鉴,就是从关注物质生活,进一步到关注精神生活,再进一步关注身心一体的生态环境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深信,一个富有思想家主体精神的当代中国会在其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把握新机遇 创建新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开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完全是脱胎中国古代的陆海丝绸之路,而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中国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启示下,提出的建设当前新的国家关系格局的战略构想。因此,回顾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实现“一带一路”计划,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为止。那时,中国是以一个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输出国的姿态出现的,呈现出了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进行自然辐射、扩散的特色,这个辐射促进周边地区民族、经济、政治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从清朝初年开始到清王朝灭亡。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不断大规模的东进,他们东进而来的路线,基本上是沿着陆路丝绸之路和海路丝绸之路这个路线来的,而这种历史的文化遗产对人类不断地产生着应该具有的影响。 
            回首古代丝绸之路两大阶段,有两点启示。第一,任何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民族独立,必须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第二,只有在各国交往中,才能了解世界,知晓自己的不足和落后,从而发奋图强、迎头赶上。实现“一带一路”计划,对中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首先,要充分认识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任重而道远,这其中有坦途,也会有惊险,要考虑到实现“一带一路”的光明前景,也要考虑困难;其次,“一带一路”寻求的是参与各方的合作共赢;再次,实施“一带一路”计划需要开展中外或者东西方国家的多层次交往、交流;最后,“一带一路”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倡议,最根本的目的是,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共生共融,和谐繁荣的新世界。

发掘文化力量 建设未来丝绸之路  

英国威尔士亚伯大学历史学教授、雅典派迪昂大学客座教授  亚历克·格鲁菲兹·琼斯  

丝绸之路在过去的2000年打造了亚欧文明,这里面不仅仅包括技术和产品的交流,同时还有语言、知识以及宗教等交流。那么,未来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子?文化究竟怎么放在丝绸之路的背景之下?未来的丝绸之路又会如何塑造我们的文化? 
            丝绸不仅仅是由中国输往西方的有价值的产品,同时它也是一种象征。通过丝绸这一媒介,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跟丝路沿线的人们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从这个角度讲,丝绸不再只是一种商业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今天,丝绸之路可以看作是文化连接的象征,它就像是地球上连接智力的高速公路。
            在不同时期,需要用不同的理解方式,来理解文化在当代世界中所发挥的作用。曾经,我们通过丝绸之路去交流文化产品,未来,我们可以充分发掘丝绸之路对于文化连接的潜力,来连接各个国家、各个大陆,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外交方式。通过文化外交,人们可以展现自己最好的品质,可以和平、和谐相处。正是如此,文化往往被视为软实力,那么在某个层面上,文化外交也就是软外交。文化外交是国际对话的一个形式、一个部分,而且它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另外,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跨大陆的一个基础设施,通过它来发展文化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文化的创造、文化的创新、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参与等等。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庞大的力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已经嵌入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也对很多领域产生影响。比如,在旅游、社会创新和社会包容性等方面都可以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英国,在欧洲,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广泛。据我了解,中国也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领域。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资源,能够加强或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陕西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陕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我想,它同样也能很好地去通过文化来发展经济。

寻找丝绸之路的附加值

法国卢浮宫东方文物部专员  菲利普·马奎斯  

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就像中国人喜欢法国文化一样。在这个论坛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文化的桥梁,也是东西方之间的一个学习过程。我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里工作,我们一年有900万的访客、参观者,其中大概有十分之一都是中国人。我们希望能够了解中国游客的想法,给中国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感受和体验,也希望来过卢浮宫的中国游客可以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能够有自己的见解。 
            “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我觉得可以给“一带一路”再增加点附加值。在一条路上总有十字路口,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便是中亚地区,中亚的历史向世人诉说着丝绸之路的故事,这条路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各自的文化不断地被对方相互学习着,就像马可波罗经过中亚这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他选择了更远的东方——中国。他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也带回去了中国的文化。当一个人走到十字路口,他就会思考下一站要往哪里去。如果你是一个士兵,在这个十字路口你会想着征服;如果你是一个哲学家,你在这个十字路口你的思维会更加深邃。这个十字路口带给人们的东西是多元的,要通过不断学习寻找其中重要的附加值。

(信息采集: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