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环保言论摘录(一)

16.03.2015  19:41

  编者按:今年的全国两会,环境问题依然成为各位代表和委员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为使大家对两会中部分代表委员有关环境保护的新观点、新提法有所了解,特针对这次全国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和委员有关环保的发言、观点进行整理,供大家参阅。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 围绕生态文明改革和建设领域调研议政

  俞正声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指出:选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问题,围绕建立国家层面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东北黑土地保护、沿海滩涂开发与保护等开展调研座谈;召开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提出政策建议,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 与环保相关的一系列法律都要“动大手术

  2015年3月4日11:00,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发言人傅莹向中外媒体介绍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有关新环保法的问题时,傅莹说:

  大家可能今天都注意到,近几天天气都比较好,今天早晨我拉开窗帘,看到蓝天白云,真是心里头充满了感动。但是我记得年轻的时候,在兵团劳动,每天都是蓝天白云,但是那时候好像就不怎么注意到,那时候好像每天惦记的就是怎么能吃饱饭。现在生活是改善了,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以超快的速度进入工业化,同时我们也几乎是以超快的速度造成了我们环境的透支。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社会上最关注的一个大事了,人民群众关心,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是出重手在治理环境问题。我们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四次审议,出台了新环保法,这个环保法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对污染是“零容忍”,而且惩治措施也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说对违法企业可以采取按日计罚,可以查封、扣押,甚至责令限产停产,甚至移送拘留,对监管失职的行政人员还可以做出行政问责。这样的一些规定是相当严格的。但是光有严格的法律是不够的,过去也是有法律的,就是执行得不够。我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这部法律的过程中,多次派执法检查的小组和团队到全国各地去检查,去调研,去看为什么这些法律条文得不到实施?为什么有法不依?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制定的这部法律,应该说,在目前为止,确实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情况,把我们看到的漏洞,能补的都把它补住,能堵的都把它堵住了。但是能不能执行下去,这真是要看大家能不能齐心协力了。

  环保法的执行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环保法中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专门新增了一个章节,集中规定信息公开和公益参与,要求政府、部门、企业依法公开环境信息,为公民个人、组织参与环境监督提供程序便利。

  环境保护法是一部综合的法律,仅有这部法是不够的,现在我们正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一系列相关的法律都要“动大手术”。还有就是水污染防治法,今年我们要进行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在这个基础上,要开始修改。另外,土壤污染的问题也是相当突出的。在土壤污染的调研当中,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更复杂,它是有很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纠缠在一起的一个难题。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所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要下决心定一部法律专门针对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

  总之,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但是决心是有的,而且无论是我们党、全国人大、人民政府、社会方方面面,大家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从个人做起,从企业做起,从整个国家做起,能够尽快治理好环境,能够找回我们的蓝天白云。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 环保部每年在两会报告工作,接受代表评价 ☆环保部门实行全国垂直管理切断地方干预 ☆加强环保在领导考核中权重

  全国人大代表、律师朱列玉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城乡的水资源、大气、土壤等不断受到污染。”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律师朱列玉建议,环保部每年在全国两会上作工作报告,并接受代表投票评价。

  对于该建议的案由,朱列玉表示,需提高对环保部的监督力度,以促使其更勤勉地整治环境。

  他具体建议道,环保部可参照财政部的做法,每年在全国两会上报告工作,并接受代表投票评价。他说,环保问题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对环境改善抱有最殷切的期待,人大会议还应当给予环保部更大的监督力度。

  朱列玉说:“当下,环保部门采用属地化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掌管着环保部门的人事权、财政权,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地方保护主义是环境治理的拦路虎。

  对此,他建议将环保部门收归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由中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人、财、物、事”,下级部门只接受上级部门的领导,“如此一来,环保部门在执法时不必忌惮地方政府的态度,可以秉公执法,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

  “目前,我国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许多地方都是看GDP、建设项目等这些硬的指标,对环保工作做得如何没有考核或者考核力度不够。”朱列玉表示,如环保部门可实行中央直管并扩大其职权,由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环保成绩作为对地方党政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GDP上去了,环保没有搞好,地方官员在绩效考核中得负分。这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 设置内陆水体遥感卫星助力水体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提出,建造和发射内陆水体水色遥感卫星。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频次高、成本较低的优势。”徐旭东解释说,这为实时大范围水体动态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据悉,当前主要面对海洋环境的水色传感器虽然在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信噪比方面具有优势,但空间分辨率普遍不高,限制了在内陆水体水色遥感中的应用。

  徐旭东分析说,内陆水体水色/水质遥感目前主要使用陆地卫星多光谱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时间分辨率较低,难以及时捕捉内陆水体的污染事件,对整个污染发展过程不能形成有效监测。“更大的问题在于,现有陆地卫星传感器缺乏监测蓝藻和沉水植被所需要的探测谱段,难以通过波谱数据推算出藻类组成、沉水植被等信息。

  徐旭东建议,建造和发射内陆水体水色遥感卫星。据悉,这样的卫星应具有宽广的遥感波段、特殊需求的遥感探测谱段、快速的重访周期、较为精细的空间分辨率、较宽的景幅等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 十三五”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

  骆沙鸣认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应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新思路和体现生态承载力的新理念,严守生态红线。为此,他建议,对不同的水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推行严格的水资源制度考核,并细化水资源水量紧缺和水污染突发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对于水资源管理,骆沙鸣表示,应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和生态清洁水流域治理目标,加强水资源管理与推广水务高新技术,形成“江河湖库海”全水域整治格局,高标准达到节水型社会目标,明确节水就是治污理念。

  同时,他建议建立清洁水基金。开放水环境治理的公共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各方面利用基金优惠政策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四位一体的多元投融资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 相比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当前中国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相比广受关注的空气污染,其实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关注。

  高吉喜说,雾霾形成表面上看主要是能源结构的问题,但深层次来看,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产业,能源需求不一样。

  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能耗较低,中国则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能耗较高。所以雾霾治理,也是个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只有从根本上去调整,排放量才能从源头上得到控制。

  高吉喜指出,相比已经得到足够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此外,201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8.02万公顷,有30.7%的国土遭到了侵蚀。

  他说,空气污染因为空气流通性问题,只要措施得当,治理起来相对容易。但水污染治理难度比空气污染治理要难得多,特别是湖泊污染治理,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土壤污染治理,周期更长,难度更大。

  此外,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更大,甚至会导致物种灭绝。

  高吉喜介绍,环保部对环境污染治理有一套顶层设计。“大气十条”(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颁布设施,“水十条”(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应该是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土十条”(即《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现在已经制定完成,预计下半年能够出台。此外,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也在设计当中。环保部不会因为治理雾霾而忽视其他环境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  雾霾问题群众举报只治标不治本

  雾霾问题上政府负起主要责任,群众的举报只是治标,不能治本。葛剑雄表示,如果路遇环保问题,不会拨打12369举报电话,他认为,在制度无保证、政府不负责的前提下,群众举报并不能有效改变污染现状,只能是作秀。治理雾霾不能光靠政府也不行,每一个人都要尽责,做该做的事。只要积极防治,雾霾可以减轻。

 

  代表委员谈跨区域污染防治: 增加区域责任主体,升格区域环境督查机构

  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跨区域污染防治已成为难点中的难点。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要求建立跨区域的污染联防机制,但有担当的责任主体目前还没有,建议升格环保部下设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

  当前,跨区域的环境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多年来的区域合作,在遏制大气污染方面有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说效果不彰。”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说。

  水污染亦如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海同介绍,去年在沪的全国人大代表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过专题调研,在涉及长三角水污染防治时,发现区域内存在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染排放量比较大等问题,长江口的咸潮入侵现象也令人忧虑。

  跨区域污染防治为什么这么难?张泓铭认为,现行合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缺乏一个责任主体。虽然环保法规定在跨区域污染防治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但能担当的责任主体是谁?没有明确。“地方有责任,主管部门也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等于大家都没有责任。没有一个行政主体能为全区域的大气质量直接负责,出了问题不知把板子打到谁身上。

  张泓铭认为,只有环保部下设的区域管理机构,才适宜扮演跨区域污染防治责任主体的角色。“但环保部下辖的五大区域环境督查中心,仅仅是一个事业单位,没有行政管理权。可以考虑将其升级为统领全区域环境保护的行政机构,明确其有执法权。

  姚海同表示,对于长三角的水污染防治,应该对现行的长江流域协调、执法机构和架构进行改造,开发统一的水环境保护信息平台等,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及早重视这个问题。

  “当然,跨区域污染防治并非这么简单,但一个能担当的责任主体的出现,将使这项事业有突破性的进展。”张泓铭强调。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用移动互联网防治雾霾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共发出四项议案,均与互联网相关。他建议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通过互联网解决防治雾霾等重大民生问题。

  马化腾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把“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起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雾霾等新老重大民生问题。

 

 

(责任编辑:秦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