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 一城碧水漾长安

21.07.2020  09:42

   编者按

  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西安以水为脉,治水的历史始终与城市的发展相伴相生。

  3月1日,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市启动了“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河湖水系保护治理”工作,提出通过3年治理,实现“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的总体目标。

  全域治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战役之一。

  让清流绕城间,让碧水漾心田。水与城,相得益彰,才能和谐共生;城与水,相互交融,才能活泼灵动。

  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影映着城市的繁华,摇曳着城市的灵性,激荡着城市的未来。近日,记者走近与西安市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3条河流湖泊,听它们汩汩声流,看它们层层泛波,感受它们与城市脉动相连的发展气息。

   一方水土一城碧水漾长安

  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全运会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紧张施工。

   灞水潺潺倚奥体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首《赋得长亭柳》,将灞河的柔美和秀丽淋漓展现。

  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时改名灞河。处水利要道,水势雄浑,历代诗人为之题诗甚多。

  西安小伙儿殷鹏飞也一直对“灞柳风雪扑满面”的盛景心驰神往。今年1月,他的“小愿望”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实现了:他光荣地成为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全运会配套工程核心区市政、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中的一员。

  6月14日上午,距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主体育场“盛世之花”300米左右的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全运会配套工程核心区现场,几十台工程机械有的在清理河道,有的在清运土方。殷鹏飞忙前忙后,堤顶路的平整碾压、滨水步道的清理整修等各项工作,都需要他协调各方。

  灞河两岸提升改造项目南起绕城高速北段,北至灞河入渭口,全长约8.17千米。项目通过生态重塑等设计手法,对河堤进行改造以恢复河道自然流态,进行生态浮岛建设来保障水生动植物生存,破除硬质护坡恢复驳岸的生态功能,打造一处“全开放、大融合、高参与、重生态、续文脉”的滨水空间。

  “这次的项目较之前复杂。改造提升工程兼具水利改造、淤泥固化、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多项工程、多种工艺,工期紧、任务重。”殷鹏飞说。

  重任在肩,殷鹏飞丝毫不敢怠慢。每天6时30分,他准时起床,洗把脸,吃完早饭,就投入紧张的“战斗”中。每天晚上,他还要复盘当天工作内容和存在问题,填写施工日志。6个月下来,日志本已有5厘米厚。

  灞河两岸提升改造全运会配套工程核心区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规划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水岸相接、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带,为西安奥体中心绘出一道华丽的滨水天际线。殷鹏飞介绍,为了让市民共享绿色空间,工程将沿河道向上修建20米宽的护坡,种植各类乔灌木,护坡再向上延伸便是堤顶路,设计有4米宽的步行道、7米宽的自行车道,还将建设有3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殷鹏飞告诉记者,他常常在脑海中畅想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灞河岸柳倒映水中,市民漫步河堤路,站在观景台上一览灞河风光。

  “灞河两岸提升改造项目已进入施工高峰期,各专业交叉、24小时不间断施工。我们正把‘最美全运’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我们想让所有来西安参与全运会的人们真切感受到,西安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殷鹏飞的脸被晒得黑里透红,闪闪发亮的眼睛透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兴奋。记者赵杨博文/图

  渼陂湖再现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貌交相辉映的胜景。记者赵晨摄

  渼陂湖波光粼粼。记者赵晨摄

   渼陂荡荡映心田

  “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杜甫居长安下杜城。一日,在与岑参兄弟同游渼陂时,杜甫写下了这令人惊叹的湖光美景。

  渼陂湖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涝河西畔,湖水发源于终南山谷的渼水,汇合了胡公泉、白沙泉、渼泉等诸水北流,经锦绣沟后蓄积成湖,具有南高北低,南沟北湖的特点,因其水甘美而得名。

  两千多年前,秦惠文王在这里建立了秦萯阳宫,秦萯阳宫是嫪毐之乱后秦始皇囚禁他母亲赵姬的行宫。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设上林苑,这里有上林苑宜春汉苑的西苑。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渼陂“周围十四里”,水域面积达5000亩,当时的人们常在这里泛舟游玩。秀美的景色,丰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诗泛舟、踏青游览,留下百余首描写渼陂湖的诗篇。

  北宋时,大文豪苏轼来到渼陂湖,品尝了产自湖中的大鱼,留下了别具神韵的诗篇《渼陂鱼》:“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座光磨闪。”由于这里水质好,所产之鱼肉鲜美。

  然而,到了元朝末期,游兵大肆捕捞湖中鱼,致使渼陂湖决堤,至明清时,水域面积已缩小到了1570亩。随着近代的围湖造田,渼陂湖湖区、湿地仅为300余亩。

  “小时候,渼陂湖周边村民围湖造田,发展养殖,任意捕捞,导致水面浑浊,臭气弥漫。”在鄠邑区土生土长的讲解员张颖丹回忆说。为了让渼陂湖胜景重现,渼陂湖水域治理在2016年正式启动,西安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关中水系重点打造的三大湖池之一。

  据西安曲江渼陂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雷仓龙介绍,他们走访了南方很多城市,在反复测算和分析后,最终找到了最适宜渼陂湖的净化方式。水系修复包括古河道形态修复、退耕还湿、退耕还湖、水环境治理等综合工程,总体按照原有古河道的形态,通过现场调研,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及历史考证的古渼陂湖的范围,恢复其水域面积。

  “晴山如黛水如蓝,波净天澄翠满潭。”诗中的胜景如今正在渼陂湖重现。慢行步道在湖中蜿蜒而过,湖心的沙洲正在成为鸟儿们的聚集地。“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渼陂湖已基本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渼陂湖水系生态文化旅游区将成为承载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功能区,并有效改善西安周边自然及生态环境。”雷仓龙说。记者李妮实习生段清越

  长安中央公园内的氵皂河段水清岸绿、生机盎然,清澈的河水倒映出两岸的美丽景色。

   氵皂河清清泛碧波

  氵皂河,《通志》中记载:自牛头寺入县境西北之八丈沟,一分流为通济渠,一西北流经三桥镇入渭。其后者便是氵皂河,氵皂河原是河的古道,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西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向北则为氵皂河。

  对从小在长安区居住的高延安来说,氵皂河这条伴他长大的河,是他最熟悉的一条河,也是令他又恨又爱的一条河。

  作为一条排污河,长期以来,氵皂河接纳着西安城区南郊、西郊、北郊的城市雨水,以及沿线9座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水量每日约130万吨,约占主城区污水厂排水量的60%,成了一条“臭名昭著”的污水河。

  高延安记得,小时候只要一提起氵皂河,大人们就会皱起眉头抱怨道:“这河臭得很。”他还记得,父母会叮嘱他没事不要到河边去,但他还是会时不时跑去远远地望着发黑的河水,然后在心里期盼着氵皂河能像书本里写的那样清澈。他也记得,最苦的是夏天,住在河边的人家连门窗都不敢开,那臭味儿,真的是“”飘十里,难以忍受。高延安说,他最痛心的是,因为气味过于难闻,20世纪90年代,氵皂河被盖板给封上。看着这样的河,他的心里十分难过:氵皂河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天日”?

  1997年,高延安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市长安区水务局工作,整天与水打交道,对氵皂河的情况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年来,随着西安市对河流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高延安看到了希望。他欣喜地想,也许离氵皂河变清澈的那天不远了。

  2018年,西安市出台《西安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19年3月,《氵皂河三年专项整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正式印发,西安市开始大力整治氵皂河。

  治水先从源头起。2019年7月,长安区开始实施氵皂河综合治理工程。2019年12月27日,氵皂河补水管线全面贯通,潏河生态水引至氵皂河源头,下游40亩主湖区完成蓄水任务,提前实现清水进城目标。在引入潏河生态水的同时,长安区实施灌区水源连通、氵皂河水源补给工程,实现大峪、东沟、许家沟、小峪4座水库联合调度将生态水引至氵皂河源头,保障补水需求。

  6月29日,站在氵皂河边,河水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高延安指着不远处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对记者说:“以前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都是直接排进氵皂河,现在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他又指着河里两条细细的管道说:“有了这两条管道,雨水直接流到下游,氵皂河也能承担起防洪功能了。

  氵皂河变清了,岸边也变绿了。7月1日,氵皂河岸边占地约400亩的长安中央公园开园,园内湖水泛波、碧树遮阴。高延安说,他带着孩子游园,把氵皂河正式介绍给孩子,并对孩子说:“这条氵皂河陪着爸爸长大,以后也会陪着你长大。”记者曹瑞文/图

   记者手记

   城水相依人水和谐

  汪曼莉

  水,舒张着城的生命。

  城,承载着民的梦想。

  古之长安,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涝潏,纡馀委蛇。

  今之西安,水之潺潺,碧润民心,通都大邑,城水相谐。

  西安全域治水,治得污水净,保得河水清,引得活水来,让河流更清润,滋养千万人,也将城市生活引向自然。波光粼粼的水面,杨柳依依的步道,放眼皆入画,举目即成景。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花木吐翠、野芳幽香,还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城市与水交融和谐带来的自然美。

  西安碧水兴城,以水造势、以绿造景、以野造趣,傍河结湖,“长安八水”将再现往日清丽。碧水清澈、绿树掩映,城在青山秀水,人居生态园林,楼宇和湖水相互交融,宜人的景色不仅改善着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提高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市民可尽情享受这份舒适、怡然的氛围。

  你看,河岸之上,对弈者正胶着酣战,遛鸟者吹哨自得,黄发垂髫自得其乐;你听,河流之畔,一声声秦腔吼,一曲曲舞曲响,吼出了精气神,舞出了新姿态。

  水,舒张着城的生命,塑造着人文情怀。

  城,承载着人的梦想,创造着美好家园。

  碧水长流、鱼翔浅底,河畅岸绿景美。古都西安,生态西安,一幅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画卷正在缓缓铺展。

  让每条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愿每条河流成为西安人民幸福生活的源泉。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