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跨越百年的红色“寻亲记”

15.07.2021  18:11

  “烈士遗像,送英雄回家”活动现场李胜财摄

  中新网益阳7月14日电题:一段跨越百年的红色“寻亲记

  作者李胜财龚成谢耘

  炎炎烈日下,一支舞龙队伴着阵阵红歌鼓乐,在乡亲们的簇拥下来到湖南桃江县大栗港镇黄栗岩板村萧庆凡家中,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拉开了一段跨越百年的红色“寻亲记”。

  这是7月13日“寻烈士遗像,送英雄回家——纪念萧振汉诞辰130周年暨赴法勤工俭学102周年”活动现场的一个场景。

  “130年前,萧振汉烈士出生在桃江县黄栗洑岩板村。102年前的今天,20多岁的桃江先进青年萧振汉远赴法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纪念活动现场,桃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肖立新的讲话,将现场的群众拉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

  与萧振汉烈士相关的珍贵史料。龚成摄

  萧振汉,名暄,号曙光,生于1891年,大栗港镇黄栗洑人。在族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先后入益阳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和长沙育才中学读书,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9年下半年,萧振汉赴法勤工俭学。他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斗争。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萧振汉被选送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指定担任留俄学生总代表。1928年,萧振汉奉命回到上海,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9年9月被捕入狱,惨死狱中,牺牲时年仅38岁。

  “就是这样一位共和国的烈士,居然没有一张照片留存下来,他的后人们都不曾见过其真容。为深入挖掘桃江红色资源,丰富桃江党史人物,也为了解除烈士后人的遗憾,两年前,我们开始了一场寻找烈士遗像遗物、恭迎英雄荣归故里的‘寻亲’活动。”纪念活动中,桃江县档案馆馆长周群锋介绍此次活动的初衷。

  这场跨越百年的“寻亲记”活动让工作人员从宁乡到长沙,从北京到河北,从宁乡市党史办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首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欧阳钦居住在北京和河北的后人,从湖南省党史研究院到河北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历经各种周折,最后才寻找到几张质量较高的照片和一些能够充分体现萧振汉烈士生平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了却了这段跨越百年“寻亲记”。

  “我们今天送回来的不仅仅是烈士的遗像,还有烈士的英魂与烈士的故事,更有革命先烈们为寻求国家、民族希望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忠诚担当的家国精神和革命情怀。”活动现场,大栗港镇党委书记王锋紧握着萧振汉烈士后人的手说。(完)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eshi
编辑:超级管理员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