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罗马》:一部“一带一路”题材的精品纪录片

04.03.2020  16:23

  本文作者何茂春,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作为《从长安到罗马》出镜专家之一,他表示,这部纪录片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艺术性,是一部关于“一带一路”题材的纪录片精品。

  百集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跟意大利国际合作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艺术性,是一部关于“一带一路”题材的纪录片精品。

  

 

  应当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中外媒体合作共同表现“一带一路”文化、历史各个领域的影视项目中,《从长安到罗马》是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内容和容量最大的一部大型纪录片,中外合作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从长安到罗马》的策划是非常成功的,从目前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六年多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合作打造东西方文化比较的片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探索。这部纪录片的策划角度十分新颖,它超越时空,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体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体系放在“一带一路”的语境下,用文明互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人类历史文化的伟大故事,这是它独特的价值。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应当归功于策划班子高度的思想文化责任感,同时也要归功于非常有战斗力的编导主创团队。在参与拍摄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西安,还是在罗马,我看到了赵伟东导演还有央视的编导们辛勤的劳动和工作,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整个拍摄团队在工作中不分昼夜、不分严寒酷暑、非常投入,他们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团队每个人的牺牲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部鸿篇巨作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顺利完成,得益于领导的高度重视、策划班底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编导摄制团队的专业能力,拍摄中的每一个细节安排都很到位、各个方面的沟通都非常有效,作为参与策划、参加现场拍摄的受邀专家,我在这里面学到了很多很多的宝贵知识,受益匪浅。

  

  从我这个跨行业的外行人对这部片子的角度来看,制作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和努力,要协调方方面面,对于摄制组和参与专家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中外合作更不容易,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完成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项目,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和诸多挑战,在策划和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早期对项目的选题论证方面,还是到后来中国跟意大利的国家合作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重大变化,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做出恰当的调整,对于策划和主创团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摄制组在这个方面的应变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能够出成果的执行能力,都让我感到非常地震惊。

  在中国摄制团队与意大利团队的合作过程当中,我看到双方反复不断地磨合、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同时也在互相学习和借鉴,这让我十分感慨:不仅在古代,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合作融合不容易,在今天也同样不容易。但是我也看到,只要大家求同存异、互敬互让,任何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世界文明可以走向融合、走向联合,人类的大同和共通是一定能够建立起来的。

    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大家的精诚合作,这种合作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大家对这部纪录片的热爱、以及对中外文明共同的探究精神。无论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老总、制片组,还是团队的策划、编导、摄影,技术,大家都在追求卓越,正是由于整个制作团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方方面面默契的配合,才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其实,作为一名出镜露脸的专家,在西安拍摄了几天,在罗马拍摄了几天,我个人参与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过,就是在这个很短的时间之内,我也感受到了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我看到,在我参与的前期拍摄、后期配音的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链条,都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虽然时间短暂,但也让我深受启发,我发现不同的文明就是我们各自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我们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一件事情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做得非常完美。

编辑:杜荣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