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环保言论摘录(七)

19.03.2015  15:31

 

 

    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 建立跨部门跨地域协调机制

  王新陆认为,水污染严重与水资源紧缺两大挑战并存,折射出我国水污染防治乏力、用水管水不当、执法司法不严等深层次问题,违反自然规律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惩罚,水安全的战略性威胁已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

  他提出,应建立水资源利用与污染防治的跨部门跨地域协调工作机制,将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统筹实施,同时将现有行动计划工程性治水模式逐步向体制管理与法治保障方向过渡。此外,还要促进水环保产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充分拉动民生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

  

  全国政协委员王璇: 减少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破坏

   王璇指出,为追求经济利益,一系列工程项目不断蚕食自然生态景区。例如在自然保护地的各类开发等,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地貌及周边环境,而能够防止上述行为发生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不够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自然保护区面临的环境破坏风险依然较大。

  对此,他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一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旅游景区的房地产开发,建立严格的规划与审批制度。

  二要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评的真实性和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地方领导任期环保审计制度。

  三要建立统一、责权明确的管理体制。改进目前实行的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结合的办法,综合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保护区。

  四要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分类,按类别解决保护区资金投入问题,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五要加强培训与考核。一个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领导对自然保护的认识与支持,应在考核中列入自然保护质量标准,将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 立绿色增长国家战略

  冯丹龙指出,应该将绿色增长问题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有效推动绿色增长从单纯的理念向社会经济实践转变。

  冯丹龙建议,首先应在国家层面制定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并通过有效的立法保障,使绿色增长得到制度支持,明确政府、企业、公民的责任范围和相应义务,使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体系框架、实现路径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全国政协委员傅育宁: 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

  傅育宁表示,新能源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上将发挥更大作用,现阶段推进新能源发展仍需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4年工业用电量需求有所下降,同时,我国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迫使发电企业不断提高排放标准,双重压力下电企未来发展也面临“新常态”。

  傅育宁建议,加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并通过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的生产和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和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 环境公益诉讼 任重道远

  吕忠梅说,公益诉讼是管闲事的诉讼,也是需要勇敢的诉讼。新《环保法》实施后,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能否落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多数环保组织对依法获得原告资格感到高兴,但对实际提起公益诉讼持谨慎态度。因为国家对民间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具体支持政策不明朗,缺乏有效的资金机制支持环境公益诉讼。“民间环保组织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难以支撑资金成本较高、专业素质要求高、调动资源能力强的公益诉讼。

  吕忠梅说,我国的环保组织成立都相对较晚,自身能力还比较弱,而环境公益诉讼在前期要经历漫长的调查取证阶段。而调查取证时间比较长也是目前只有数起公益诉讼的一个原因,很多环保组织可能还在取证阶段。另一个原因是环境公益诉讼专业性强,“调查取证既需要环保知识,更需要法律知识,环保组织在这方面人才也相对较少。

  

  全国人大代表华炜: 推广使用兰炭 从源头防治大气污染

  华炜建议,推广使用兰炭(热解半焦炭),从源头防治大气污染。

  华炜说,散烧煤主要是指小锅炉、家庭取暖、餐饮用煤等民用煤。煤炭散烧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煤品质较差,来源不稳定,质量难以控制,且排放的污染物无法集中有效处理。对此,国家已出台了多项法规严控散烧煤品质,污染严重地区如京津冀也已施行了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标准。

  华炜说,热解半焦炭俗称兰炭,以长焰煤、弱粘煤和不粘煤等低变质烟煤为主要原料,采用中低温热解工艺进行生产,联产油品,热解过程中,污染物得到了集中有效处理,故半焦具有低挥发分、低硫、低氮等特点。另外半  焦生产原料价廉易得,工艺条件温和,且联产高附加值油品,所以半焦价格低,利于推广。

   “半焦是散烧煤清洁、廉价的替代品,半焦在散烧煤领域的推广利用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重要有效措施。”华炜说。

    华炜建议,应加快热解半焦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尤其是京津冀等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替代现有散烧煤的进程,并建立半焦配送体系,实现保质保量集中供应。以神府煤田圈为基础建立热解半焦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低阶煤热解、煤焦油加氢、清洁散烧燃料的科技与产业发展。

  他还建议应对通过热解技术得到的油品、洁净半焦在销售过程中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上的支持,提升企业生产积极性。

 

   人民日报》国际论坛:点赞全面拥抱生态文明的中国      

  当今时代,人类面临挑战、威胁,也拥有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不断逼近,威胁到全人类。

  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领导角色。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够从传统自我毁灭的工业化进入全球生态文明繁荣的新阶段。

  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要弥合自然与资本之间的裂痕。地球不能再仅仅是将消耗品和资源转换成流通的货币。金融和自然资产必须存在于一个良性循环中。

  经济增长意味着生态建设和自然资本的再生,这是一个生态文明学的专业定义。例如,建立一个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取代化石燃料,就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极佳典范。

  生态文明有两个基本属性。首先,人类与自然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人类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中。第二,生态文明是指建立一个零浪费、零污染的生态循环,一种生产过程的排放成为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原料,这适用于工业、农业。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讲,生态转型的内容包括消除贫困、公平地再分配资源、推动自由和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中国已经全面拥抱和追求生态文明,将之作为中国各项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在国际舞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合作。但西方对中国基本的生态文明原则评价甚少,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仅仅将视线停留在中国的崛起、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上。

  中国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摈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到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常态。

  去年,中国和美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是两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开端。美国设置了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美两国还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以下三方面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首先,将市场机制引入生态文明建设。对所有商品和服务做生态评估,使之成为决定投资、生产、消费的重要指引,让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商品与服务价格低于不符合标准的,获得更多份额和利润。好的商业必须符合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明智的消费选择包括购买符合生态标准的产品。还可以考虑引入生态价值税——消耗越多、污染越多、破坏越多,生态价值税就越高。

  其次,建设大规模清洁电网。小范围的可再生能源电网容易出现波动,但是大规模高压输电网能够提供可靠、低价、清洁的电力。目前欧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这个市场很大,领先的国家能获得先机,我所在的机构也在为东亚地区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网提供服务。

  其三,利用好国际投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电力网络,助推国内淘汰落后企业。建设全球生态评估补偿机制,使高耗能企业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付出相应的代价。

  我们需要在生态灾难没有完全展现之前,采取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