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七项举措确保师生舌尖的安全

19.09.2015  16:12
            食品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责任重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与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合力,从源头到餐桌实施七项举措,保障全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杜绝食品安全管理漏洞。 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学生食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行“金字塔”式安全责任监管体系,试点推行“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的“6T”食堂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食堂工作人员职责,做到食品安全责任全覆盖,凡与食品原材料采购、保管、领用、加工、配送、销售以及餐具消洗等相关的所有环节,全部实行台账登记。             二是把好原材料采购关,严防“问题食材”进入校园。 逐步提高米、面、油、肉等大宗物资供货资质门槛,由学校纪监审、财务、国资等相关部门确定准入供货企业,直接与准入企业签订供货协议,每批原材料均有检验合格报告单。食盐、食醋、干货调料、反季节蔬菜等统一由一级批发商或代理商直接送货,严格遵守索票索证制度。鲜菜类原料实行每日竞质论价制度,力求与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或一级批发商合作,坚持供货日考评管理。所有物资均与供货方签署供货质量安全承诺书,验收实行采购方、供货方、加工间(食堂)三方到场制度,严把原材料采购质量关。             三是加强食材贮存管理,确保贮存环节食材安全。 食材贮存设专用场所,由专人管理,强化物资总库、各食堂周转库原材料安全责任,实行“食堂操作组监督食堂库房、食堂库房监督物资总库、物资总库监督采购”三级监管模式。食品添加剂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即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柜贮存、专人领取、专人使用。同时,建立原材料流向电子档案,实行流向追踪制度,确保贮存环节食材安全。             四是引进现代化食品加工生产线,减少交叉污染。 米饭、馒头、面条、净菜等实现中央厨房自动化生产线统一加工、专车配送,最大限度地减少加工环节的交叉污染,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用工风险,大幅提升了食品加工安全系数。建立餐盘餐具消洗间,对餐盘餐具实现自动化集中洗消、全封闭配送,整个洗消过程包括除渣、粗洗、高温漂洗、高温净喷、高温热风消毒等环节,提高了餐具卫生质量。             五是重视服务末端管理,确保食品入口安全。 加强售饭安全管理,在售饭窗口加装玻璃防护罩,要求售饭人员戴一次性口罩,直接接触食品时戴一次性手套,防止人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对所有食堂员工定期健康体检,全部持证上岗。坚持做好每餐食品留样记录、剩菜剩饭处理记录。食堂餐厨垃圾、泔水、废弃油脂等由专业公司规范回收。             六是实施食堂视频监控全覆盖,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逐步推进食堂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工程,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人防、技防管理水平。严格食堂门禁制度,实行权限管理,防止非属区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堂操作间。依托校园数字化网络将各个区域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网络化安全监督,最终建成集网络监控、物资管理、门禁系统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食堂安防管理系统,提高防范水平。             七是主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安全监督。 委托测试中心从第三方的角度定期对食堂的米、面、蔬菜等各类食材进行抽样分析,重点对17种农药残留、3个重金属有害元素及黄曲霉毒素B1等项目进行检测,确保师生食用放心、营养达标。在每个食堂设立“零”距离服务点,主动接受师生监督,积极征求意见建议,及时整改提高。主动邀请示范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业人员到食堂抽查监督,提升监管实效。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