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发现500万年到800万年前古生物化石

30.09.2019  13:10

  9月27日,记者从陕西自然博物馆获悉:日前,蓝田县汤峪镇的村民在汤峪河附近发现了骨骼化石,在蓝田县普化镇的河道还发现了部分比大拇指还要粗的牙齿化石。陕西自然博物馆和西北大学的专家现场勘察,初步鉴定这些骨骼化石为犀牛、羚羊、三趾马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500万年到800万年。

  专家认为,这些化石对恢复古生物原型、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和西安所处地区的气候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陕西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在现场做进一步勘察。

  陕西自然博物馆研究部部长李银华介绍,目前在蓝田县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有犀牛、羚羊和三趾马等哺乳动物的部分牙齿、肢骨化石,其中有一块犀牛下颌骨化石保存得较为完好。这次发现是继2012年在蓝田县发现距今约800万年到1000万年的化石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我们初步推测这次发现的比2012年发现的化石年代要晚一些,距今约500万年到800万年。”李银华补充道,“如果能够确定化石较为精确的年代,可以填补我们在这一时期古生物研究方面的空白。通过对犀牛、羚羊、三趾马等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以及地域气候演变过程等。”据悉,这次采集的化石标本将收藏于陕西自然博物馆,在完成化石分离、修复等工作后,将向公众展示,供大家参观学习。(记者 李向红)

【编辑:党田野】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