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毕业生弃40万年薪 离京回渝学做小面

05.12.2014  12:24

导读: 重庆小面最近在全国刮起了一股旋风,继著名主持人孟非在南京开起重庆小面馆后,这两天,一位在北京拿着40万年薪的重庆小伙,辞职回乡学起了如何做小面。


      “这就是一道精美的作品!”在南坪韵道面庄,陈科端起一份双椒面闻起香来。
  
  “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鲜香里,搅拌着一个城市的生活作料;它的热气蒸腾里,上演着无数重庆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央视纪录片《嘿!小面》里的一句话,不仅挑动着我们的味蕾,也让不少人的创业之心蠢蠢欲动。
  
  重庆小面最近在全国刮起了一股旋风,继著名主持人孟非在南京开起重庆小面馆后,这两天,一位在北京拿着40万年薪的重庆小伙,辞职回乡学起了如何做小面。
  
   学做面,我拼了
  
  清晨6点钟,陈科就起床了,他要去杨家坪新的小面师傅那里学做浇头。回渝不到1个月,他已拜了四五位重庆小面馆老板为师,学习如何做正宗的重庆小面。
  
  这位28岁的江津小伙,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之前在北京已打拼6年,曾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做过经理,上一份工作是在知名网站360负责财务,年薪40万元。可这一切,他都抛下了。
  
  上月中旬,他辞职回渝,跑遍了重庆大街小巷二三十家小面馆想要拜师,最后打动了几位老板,收他为徒。

   工作太枯燥
  
  吃货辞职后干什么呢?

  
  “听说我辞职去学做小面,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说我疯了。”陈科说,父母也都想不通,认为儿子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又找了份好工作,这样任性太可惜了。“不过,我老婆很支持我,现在北京买的房每月还要还8000元的房贷,都是她一人在扛。如果没有她的力挺,我不敢迈出这一步。”
  
  陈科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吃货,尤其喜欢吃小面,以前在沙坪坝南开中学读书时,就常去吃一家巷巷面,麻辣够劲,他现在都对那味道记忆犹新。在北京买房娶媳妇后,家里也都是他做饭,花椒、海椒、豆瓣酱等,都是他从老家带去的。
  
  “一想到今后一辈子都要和数字打交道,做一份枯燥的工作,我就不舒服。”陈科说。发现自己对美食最有兴趣,他想,那就干脆辞职去学做重庆小面吧,也可以为今后创业做好准备。
  
   可能会失败
  
  我那么年轻怕啥子呢?

  
  早上6点多钟就要出门,晚上五六点才学完回家;每天穿的不再是西装,而是耐脏的运动休闲服;因为头发被油烟熏得发腻,每天都要洗澡洗头……这样的生活,陈科已过了10多天。
  
  “既然下了决心,那就要把手艺练好,不能打退堂鼓。”陈科说,每天回家后,他还要搞试验,操练白天学到的手艺。为了在家练习熬油辣子,还专门去买了个油温计。
  
  对于未来,陈科有自己的打算。“我准备学习一个月,然后回北京开家重庆小面馆,店面不用太大,50平方米就够了。”他说,在北京房租特别贵,不过物价也比重庆高,一碗普通小面起码要卖10元,牛肉面可以卖到20多元。
  
  “孟非靠名气卖小面,我学不来,我是学财务出身的,喜欢把感性的东西量化成数据。重庆小面经营了几十年,好不好吃都是靠师傅的感觉,我想把重庆小面做得既创新,又可以复制。”陈科表示,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待过,今后卖小面肯定也会用上互联网思维,“我的梦想就是:让在北京的重庆人,都能尝到正宗的故乡味道。”不过他说,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找个合伙人,因为做生意不能单打独斗,做一个品牌更是需要团队的力量。
  
  陈科说,学做小面只是第一步,自我感觉有失败的可能性,“不过我还年轻,才28岁,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昨日上午,杨家坪天宝面庄内,陈科向尹师傅学习挑面技术。 重庆晨报记者 罗伟 雷键 摄
 

昨日,陈科在南坪调味品市场了解海椒的质量及价格。
 

在南坪西路韵道面庄,陈科(右一)向师傅向朝志(左一)学习如何烹制牛肉。
  学习做小面以来,让陈科觉得最具技术性的挑战是选海椒这一关。“一位师傅专门把我带到了批发市场,手把手教我认海椒,这时我才知道,重庆小面里的海椒不是一两种,而是有好几种,按比例混合熬成油辣子,油温、配料,这些都是学问。”
  
   学艺第一步:煮面挑面
  
  学艺地点:江北五里店 侬味面

  
  煮面挑面,是学习重庆小面的基本功。侬味面老板李劲说,一般水开后下面,煮沸之后换成文火。再舀入一瓢清水,称为“断白”,如省去这道工序,面条的嚼劲会差不少。
  
  小面的口感如何,挑面师傅的火候掌握和调配手艺很重要,面条的软硬、口味的轻重、汤料的清浊,都掌握在挑面这一两分钟时间里。而且,一锅面还要保证挑出的每碗面分量大致相当,这里面没有几年的功力可不行。
  
  陈科上手:拿惯了鼠标,现在要拿近一尺长的粗筷子挑面,总觉得不给力。锅里水汽蒸腾,眼镜不小心就蒙上一层雾。第一天,我在侬味面挑了30多分钟的面,第二天一起床才发现手臂酸痛,使不起力了。
  
  师傅点评:小伙做事认真,不懂就马上问,虽说火候还不足,肯用心就好。
  
   学艺第二步:选海椒,打作料
  
  学艺地点:财富中心 36把刀美食汇
  

  真正的小面,通常有十多种作料。所以吃小面,吃的是重庆的作料,吃的是重庆人调味的手艺。
  
  36把刀美食汇老板胡庆是陈科的第二个师傅,他说,重庆小面看起都是街边小店,可里面讲究不少:榨菜要选用上等的涪陵榨菜;姜必须是老姜,先去皮再切碎;蒜不能用蒜泥,要先捣碎冲入高汤变为蒜水。此外,还包括油、盐、酱、醋、葱、油辣子、碎花生等,十来种作料一样都不能少。
  
  尤其是油辣子,在炒制过程中,油温的控制很重要,“菜油要事先烧热,温度高了低了,都会影响辣度。”胡庆说,而在一些辅料上,每家小面也各有各的秘诀。有时碗里先放醋还是先放盐,放多还是放少,味道都会不同。
  
  陈科上手:出香味的是灯笼椒,熬出来颜色红亮的是天鹰小椒,辣味浓的有新一代、石柱红等……我随身带着笔记本,记下各种海椒的分类。
  
  师傅点评:让他看熬油,他却专门去买了支油温计,说要量化指标,这可比我们这一代凭感觉熬作料强多啦!
  
   学艺第三步:制作浇头
  
  学艺地点:杨家坪直港大道 天宝面庄

  
  天宝面庄老板尹贵良说,最容易和面条融为一体的浇头有牛肉、炸酱、豌豆炸酱、肥肠,也是重庆人最常吃的几种浇头。
  
  像他店里最出名的牛肉面,切牛肉就很考究,要沿着牛肉的纹理横切成坨,最好是7~8cm厚。在最后的炒料过程中,还要先加入炼制的牛油、猪油等,整个工序做下来,要花半天时间,这样做出来的牛肉才有浓郁的江湖味,但吃后也不会觉得腻。
  
  师傅点评:年轻人敢放弃这么好的工作来学做小面,光这点勇气,我就佩服。有了勇气和恒心,再难的手艺也不怕学不会。
  
  相关:有的面馆培训费 已涨到2.2万元教做面,他们火了
  
  纪录片《嘿!小面》和《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好多人来重庆考察学习小面制作,重庆小面馆也在全国各地开花。
  
  重庆小面达人,曾参与《嘿!小面》纪录片拍摄的网友“123台灯”说,《嘿!小面》播出后的第二周,就有一位河南人来渝,想委托他找一家小面馆拜师学艺。后来还有河北、山东、东北、陕西、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的人打电话来。“123台灯”说,有一次他在考驾照练车,结果回家时一看,门口居然有13个人在等他,都是从天南海北赶来想学艺的。
  
  “123台灯”透露,已有多家小面馆从事培训工作。获评重庆小面50强的一家小面馆,从去年底就开设了小面制作培训课程,眼下培训费已涨到了2.2万元,而这家小面馆老板光培训费就挣了近千万元。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