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城 西安77万志愿者用爱温暖一座城

05.03.2015  10:39

  原标题:文明古城 志愿服务星光璀璨   

    这里涌现了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西安最美女孩”熊宁;这里有用真情和爱温暖古城的外来务工者、好人陈绪水;这里有“一元关爱”行动的发起者何卓远;这里还有很多与人为善、默默奉献的志愿者……77万名志愿者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扮亮了古都西安璀璨的星空。

     77万名志愿者

    用爱温暖一座城

    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尺。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深深浸染着这片热土,也让志愿服务的精神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近年来,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西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雷锋 三关爱 大西安全城联动”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做到基层、社区和家庭,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让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受益。

    2008年初,雪域高原、三秦大地和大江南北广泛传颂着“西安最美女孩”熊宁的事迹。熊宁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先后4次前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为当地孤儿学校和贫困牧民捐款捐物。2008年3月,在她又一次前往灾区运送衣物、药品等捐助物资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美丽的熊宁以一颗广博的爱心,默默地、执著地投身于公益事业,虽然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和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但她身上所表现出的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在“志愿者”的旗帜下。“我们是熊宁”也成为西安志愿者引以为豪的闪亮名片。

    陈绪水是另外一个在西安传颂的名字。他原籍陕西山阳县,由部队复员后就来到西安打工,期间,他拾过破烂、卖过报纸、摆过地摊,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但他热爱西安、热心公益,自费购置三轮车和清洁工具,20余年如一日,坚持利用空闲时间为西安义务扫街。他倾其所有去帮助比自己还贫困的人,多年来已累计向全国各地灾区捐款20余万元。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自费赴灾区当志愿者,曾组建“爱心支队”、“心连心医疗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在灾区服务近半年时间。玉树地震后,他再次赶赴灾区,在一所孤儿学校支教,同时还成立了“绪水医疗队”为灾民疗伤。他的事迹被无数人关注,同时也一直感动和鼓舞着古城市民。

    不仅仅是熊宁、陈绪水。在展会、在赛场、在地震灾区,处处都有西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农村、在社区、在困难家庭,时时有西安志愿者真诚的笑脸。市文明办统计数据显示,西安的志愿者人数超过77万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达3062支,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3%,也就是说,西安大约10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77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中、社区邻里间,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们的善良提升了这座城市的道德内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引领着文明西安的新气象。

     制度化护航

    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2周年。五十多年来,西安人秉持着与人为善、见贤思齐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传递着爱心善行,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近年来持续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活动,形成了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并将其作为探索城市治理的重要方面。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快速发展,使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有秩序、有保障,市文明委去年制定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以及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保险管理办法、服务记录办法、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建制度、进社区、做帮扶”为重点,以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众为主要对象,构建了覆盖全社会的志愿服务体系。

    既让市民了解有哪些志愿服务活动,又让志愿服务团体知道哪里需要服务、需要哪些服务——这是我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目标,即搭建平台,促进服务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市规范了志愿者注册管理,依托民政部“中华志愿服务网”建立志愿者档案及相关信息数据库,目前已有33万人完成网上注册;志愿者组织建立了注册志愿者档案、服务需求档案,向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并鼓励志愿者自行联系服务岗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系统,随时调查统计和掌握志愿服务各项需求,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流畅对接。全市机关党员在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的组织下,集体到社区报到,自愿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完成心愿,利用工余时间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团市委、西安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发建设了西安“志愿云”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平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平台是集志愿者招募及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项目立项对接及管理、项目推广宣传及管理、志愿者服务积分系统等五位一体的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为各基层团组织提供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志愿者星级认证等全方位管理。

    社区志愿服务是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点,也是加强和规范社区志愿服务注册登记、记录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市620家社区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站”,近70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社区之中。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及时、便捷、高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了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由社区志愿服务站或志愿者组织记录下志愿服务的内容、时长等。当服务时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评为星级志愿者或优秀志愿者等,获得一定嘉许。志愿服务时长1500小时以上的,会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教育部门还把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教育,将志愿活动折算成社会实践学分。

     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成“城市名片

    无论寒冬酷暑,有困难的地方便会有志愿者的身影。近年来,全市志愿者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对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职工、部队官兵等群体,开展送岗位、送法律、送健康、送温暖、送科技、送文化等关爱和慰问活动。各志愿组织还走上街头路边、深入村镇山区,参加文明交通、文明出游、环保宣传、植树造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全市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领域的逐步拓宽,我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这些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开展,既宣传推广了志愿服务理念,更激发了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碑林区菊花园“广东味之郎私房菜”餐馆的老板何卓远,坚持三年用“一元爱心套餐”帮助孤寡老人。市文明委大力支持和推广这种做法,让这股爱的暖流不断升温放大。现在,一元挂号、一元就餐、一元护理、一元药品、一元理发等活动已遍布全城各个行业商家,近万名80岁以上孤寡和空巢老人享受到各种关爱服务。

    “斑马线行动”是团市委联合市交委会、文明办、交警支队、西安日报社等单位,发起的西安青年缓堵保畅的品牌活动,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深入开展以“畅行西安青年引领”为主题的五大类22项西安青年缓堵保畅“斑马线行动”。 “斑马线行动”还长期举办低碳健步走活动,累计2万余名青年参加,传播环保、健康生活理念。开展“小手拉大手,畅行并肩走”活动,全市2000个家庭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开展“百万学生安全行、百万家长共缓堵”活动,在全市1300个学校成立“小斑马”志愿服务队。“斑马线行动”已走过四个春秋,已有百余万人次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斑马线行动”也获得了中国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小葵花”行动是集中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品牌,旨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以及特殊儿童等少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金奖。长期以来,团市委一直坚持在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集中的学校开展文化艺术帮扶工作,为他们搭建多彩舞台,帮助孩子们树立梦想、坚定梦想、实现梦想。

    为中高考考生提供服务的“爱心送考”活动,倡导关爱山川河流的“关爱秦岭”志愿活动……这样的品牌项目在西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市持续开展的“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志愿服务活动的缩影,这些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也成为西安志愿服务的活动品牌。

    “不用问我的名字,不用问我家住何方;用心传递爱的力量,青春像花儿绽放。”77万志愿者成为西安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用平凡的奉献承载了大多数人的光荣与梦想,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时尚,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真情与温暖,在志愿服务中书写着华丽的文明篇章和人间大爱。 记者 吉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