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渭南50万水库移民有了新家园

15.02.2015  11:38
          “非自愿移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渭南市,是一个移民老市、移民大市、移民难市。
     
          50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渭南市一直都在锲而不舍地破解这道难题……最终,敲开了50万大中型水库移民稳定、发展、致富的大门。
     
          “三缺”特困移民住进新房
     
          渭南市有这样3户特困移民,一户是母子俩,30岁的儿子常年用铁链子拴着;一户是夫妻俩,住了50多年“塌塌窑”;一户只有一个人,房子四面透风,在瓮里睡了一个冬天。
     
          渭南市移民开发局局长王健康说:“特困移民的危房,是压在大家心中的一大块石头。”
     
          截至2014年11月底,“铁链子”和“塌塌窑”都住进了新房子,“瓮中人”的危房改造,可望在2015年春天完成。
     
          全市有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危房598户,2014年完成改造任务328户,2015年准备完成270户,实现全覆盖。
     
          特困移民的标准是:长期缺少劳动力、缺少生产工具、缺少衣被的大中型水库移民,简称:“三缺”。
     
          特困移民户危房改造审核程序:特困移民申请;村委会和县移民局公示;村委会、镇政府、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审查,简称:“一申请三审核两公示。”
     
          特困移民户危房改造“公示”方法:既用“公告”在全村公示,又以特困移民所在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户发一份表册征求意见,同意的占到90%以上为通过,简称:“公告+表册”。
     
          临渭区官底镇陌张村70多岁的特困移民安文茂,住进新房后编了一个快板。他逢人就说:“共产党,为民想,拆了旧房盖新房;特困移民住进来,热泪滚滚流两行……”
     
          撬动银行和社会资金两亿元
     
          解决移民长期致富问题,是现阶段扶持的重点,资金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渭南市推出移民产业扶持“贴息贷款”办法。
     
          市移民开发局还每年安排1000万元贴息资金,两年撬动银行、社会资金2亿元。
     
          三条措施保证工作顺利推开,一是公示,二是跟踪问效,三是移民联保或有还款能力人担保。
     
          2013年底,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竖起一块大红的致富光荣榜。上榜条件是每户纯收入必须超过15万元。榜上总户数130户,其中移民33户。移民户最多的年纯收入达到35万元。
     
          2014年,合阳县用贴息资金106万元,引入银行资金870万元;大荔县用贴息资金353万元,引入银行资金3530万元;蒲城县用贴息资金208万元,引入银行、社会资金5000万元。
     
          如今,葡萄基地、苹果基地、生猪基地、奶牛基地……成了渭南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1年,渭南市依托代管西岳木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四川豪丰木业公司落户华阴市罗敷工业园区,成立了陕西旭丰木业公司。旭丰公司投资8000万元,市移民局投资基础设施改造费用2000万元,建成刨花板生产线。
     
          2013年底,生产线投入运行,安置移民劳动力200人。预计二期工程上马后,年生产能力达15万立方米,年产值5亿元,可消化20-30万亩林地产量,可安置移民劳动力300人。
     
          整合资源为移民建美丽新家园
     
          渭南市注重发挥县(市、区)政府在移民后期扶持中“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作用,按照“统一规划,作用互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要求,积极整合民政、住建、扶贫、国土、水利、林业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抓好移民工作的良好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在2013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解决好三门峡库区相关问题的议案。他多次强调,接地气才能有底气、生灵气。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遍走移民村,遍访特困移民户,认真听取移民群众的意见。
     
          大荔县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把移民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5年来共投入资金1.2亿元。仅2014年就统筹资金500万元,对146户特困、贫困移民的危房进行改造。目前,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部分移民已搬进新居,移民新村正在变成他们的美丽新家园。
     
          临渭区狠抓下吉镇移民葡萄基地建设,创建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移民的收入水平。在基地的带动下,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值30亿元,一举成为全区第一大主导产业。
     
          华阴市协调资金5000万元,建起“万亩莲藕基地”,引导连年受灾的北社、卫浴管区8村1700户7500余名移民种植观光莲藕,使村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2014年7000余元,成为省级现代农业创业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示范区。
     
          5年来,渭南市共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3.2亿元,完成项目投资9.2亿元。
   
          相关链接
     
          什么是非自愿移民
     
          非自愿移民,是指水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而造成的,与通常的人口迁移不同。以水库建设为例,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新安江水库、三门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均产生了数10万的移民,目前在建的三峡工程动迁人口达百万之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因工程建设而形成的非自愿移民总数在4000万人以上。非自愿移民已对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结构重构产生重大影响。
     
          三峡移民就是典型的非自愿移民。相比年轻人或有专门技能的人,为寻求新发展或生活质量提高机会,自主进行人生选择的自愿移民,非自愿移民群众乃至移民迁建单位,都对国家的依赖性比较强,期望值也较高,因此,这就更增加了移民搬迁安置的难度。
     
          目前,从全球视野看,无论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人口大国,还是非洲、东南亚、南美、中亚等大量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非自愿移民都是尚未解决好的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