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走进隽美清峪,观察乡村发展

27.07.2023  10:23

  为切实观察乡村建设及基层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增进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理解和认识,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长安大学“怀抱‘清’衿之志,履践富‘’之程”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位于秦岭核心保护区中的清峪村,用脚步丈量村落,深入探访清峪村在农业和旅游经营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图为实践团队与清峪村村干部进行座谈会,了解清峪村基本概况。

   开展座谈会 聆听一线心声

  为了更好地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来到清峪村村委会,围绕清峪村人口状况、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村民基本生活所依赖的产业、乡村目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与清峪村村干部展开了深度交谈。

  在座谈会中,村干部们认真从村情、民情出发,为实践团队介绍了清峪村“三多”和“三少”“三有”和“三缺”的特点,即老人多、故事多、自然资源多,青年少、产业少、增收渠道少;有山有水有绿色,缺人缺地缺资金。作为典型的山地型乡村,清峪村的耕地面积稀少,且作为秦岭核心保护区的一部分,村干部明确表示,对于违建、扩建等行为,要更加严格地约束管理,谨守生态红线,这些都为清峪村的发展增加了难度。但清峪河谷作为灞河的源头之一,山清水秀,秀丽的自然风光蕴藏着乡村的发展密码。村干部谈及村委会后潺潺流动的河水,表示每逢周末假期,便会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在河滩上露营玩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青山绿水发展星空营地及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便是清峪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后,村干部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村中五味子种植产业、山羊养殖及产奶等方面的概况。

   实地走访 了解百姓生活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在清峪村实地走访,进入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实践队员们走过没有护栏的木板桥,到河对岸一户农家。白墙青瓦的房子中,居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妻,这户人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房子附近开垦的土地种着各种蔬菜水果,还颇有情趣地种着几株鲜艳的万寿菊。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除了卖吃不完的果蔬,还有出售自家养殖的山羊所产的奶。老人不无遗憾地表示,子女都在西安市内工作,自己已经年老,没有精力养羊,在几年前就把自家的羊卖掉了。两位老人还向实践团队介绍了自己种植的五味子等作物。

  为考察清峪村的旅游发展状况,实践团队还去了村中的清峪山庄、陈家院两家农家乐进行考察。清峪山庄的经营者徐大峰表示,顾客来源多是来玩水的游客,除了好吃的饭菜外,自己做的木雕作品也是吸引顾客的一大亮点。

  图为清峪村村民徐大峰向实践团队展示自己制作的木雕作品。

   深入交谈,追忆红色故事

  在村中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偶遇了村中一位老党员龙启宝。这位曾参与过战斗的老党员今年93岁,胸前口袋上别着党员徽章,家门口左上角贴着一张褪色的“共产党员户”,这些细节都昭示着这位老先生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认同、自豪以及对党的热爱。经过交谈,实践团队了解了这位老革命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龙启宝老人讲述了他当年参加战斗的情形,谈及自己牺牲的队长和战友,老人也忍不住哽咽了。

   推普入村,助力乡村振兴

  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了解清峪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实践团队前往清峪村北峪教学点开展了普通话推广活动。实践团队准备了调查问卷、常见词领读、经典古诗词诵读、书法讲解等活动,带领教学点中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手把手带领学生练习毛笔字,进行字音字形的科普讲解。

  实践队员在此次调研中不仅了解了深藏在秦岭中的山村居民的最真实生活状态,更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感受新时代乡村生活的变与兴。

编辑:马腾



9007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