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劲吹“文化风”

12.07.2015  08:39
 

      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文化厅调查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实现文化强省为目标,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秦劲吹“文化风”。

  完善设施“载文化

  文化强省,设施先行。“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以完善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大力实施“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这次到渭南、榆林、商洛三市调查,我们有两个明显的感觉。

  一个感觉,市县文化设施建设进程明显加快。渭南是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也是我们这次调研的第一站。在市文化局安排下,我们首先考察了目前全省市级面积最大、档次最高的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3.4亿元,占地2.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由大剧院、现代影城、非遗展示传习中心和群众文化服务艺术培训中心4个建筑主体组成,其中大剧院已达到国家A级剧院标准。像这样的艺术中心,商洛市也正在建设之中。

  全省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县级图书馆在神木建成。这个图书馆总投资8000多万元,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藏书近30万册。采用了美国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采编、流通、办证和书目搜索等业务实现了全自动化。

  另一个感觉,镇村文化设施接地气有特色。山阳县漫川关镇为方便群众,文化站一站两设,将图书室设于古镇,将文体中心建于开发区,使群众就近享受文化大餐。

  绥德县村级文化室与文化广场、戏楼遥相呼应。全县90%以上行政村的文化室采取统一标识、统一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新建改造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200个,新建乡镇文化站1337个,建成标准化村文化室(农家书屋)27364个,新建改造率分别占到全省市县、乡、村的57.1%、75.6%、100%。

  惠民演出“送文化

  为使广大群众享受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我省按照“政府买单,市场运作,群众看戏、看电影”的原则,实施常态化惠民演出。这一举措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一元剧场”是我省惠民演出的响亮品牌,已成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2011年以来,渭南市秦腔剧团坚持每个周末为城乡群众演出一场大戏,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票价。每演一场政府补贴4000至6000元。这一模式已经拓展到全省大部分市县。潼关剧团每演一场,政府补贴5000元,演多少场,补多少场,上不封顶。据统计,仅2013、2014两年,省上直接安排惠民演出就达3000多场,政府购买近1亿元;2011年以来,农村年均放映公益电影30多万场次;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年均接待人次千万以上。

  群文活动“种文化

  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我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一手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手抓现代文化的创新。让一粒粒充满正能量的文化种子种入三秦大地,世代相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在“种文化”方面,潼关的“农民文化宫”和商南的“秦风楚韵·鹿城追梦”独具匠心。

  潼关县针对镇村合并后,群众认同感和归宿感缺失的实际,办起了农民文化宫。他们依托文化宫,依靠乡贤整理全县历史人物、英雄人物典故,发掘各村逸闻趣事,收集有价值的实物及文字、图片等资料,集中展示,让百姓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商南县把说身边人、讲身边事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他们聘请专业团队,精心创排了“秦风楚韵·鹿城追梦”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光参演的群众演员就达1000多人。

  全民阅读“普文化

  开展图书交流共享阅读资源,是我省公共文化建设的又一大亮点。洛南县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主动走出馆门,送图书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使滞留在书架上的图书“动起来”。近两年,仅进校园一项活动,就使全县城乡16所学校3100多名学生,分享了丰富、新鲜的图书大餐。

  群众读书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城乡居民阅读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全民阅读活动已成为我省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品牌,文化惠民的新名片。

  几点启示

  我省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过程。其成功的探索,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启示一,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因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主要是制订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近年来,我省出台的有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十二五”全省文化建设经费预计将达到440多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左右,就是政府主导的重要体现。

  启示二,一定要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参与就是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群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公益性不等于不能市场化,市场化也可以搞公益。我们有些公共文化设施,建了没人管,有人管没人辅导。这就需要在市场大潮下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多元化参与。比如,渭南市积极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大剧院交由市演艺集团人民剧院经营管理;省上出台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就是这一原则的具体阐释。

  启示三,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公共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榆林市探索成立的公益性戏曲研究院、民间艺术研究院;渭南市探索的“一元剧场”;富平县探索的村校联办图书室;洛南县让图书流动起来等创新举措,值得全省各地借鉴。

  启示四,一定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改变过去单纯的自上而下和“一刀切”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式,要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积极开展“互动式”、“菜单式”服务,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飞翔      审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