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目标任务上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25.11.2019  13:01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日前,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院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十余名社科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版以下简称《决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推动理论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进行深入研讨。今日,本版特编发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发言精华,以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推动在全市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专家简介

  魏文章 (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教授)

  燕连福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马朝琦 (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

  李 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宋 琳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陈答才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军学 (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高东新 (西安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周 丰 (西安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朱利民 (西安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里程碑意义

  魏文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首先,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充分展示了新中国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制度贡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它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其次,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的“三步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制度安排的战略意义。

  第三,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四梁八柱。全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贯通起来,系统科学地回答了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最后,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就深化了我们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决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放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位置,而且从6个方面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这些新概括新规定,抓住了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使党的领导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党的领导能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燕连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强调依靠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制度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领导能力和治理效能,通过制度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首先,以制度体系加强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最显著的优势之一,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据提纲挈领的地位。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必须坚持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执政中讲初心、讲核心、讲全面。需要强调的是,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和前提。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制度化,就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全党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

  其次,以制度体系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以制度体系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水平。民主执政,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发挥民主执政的制度优势,并努力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最后,以制度体系提高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党员干部要尊崇法治,培养法治自觉;树立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勇于法治担当,当好法治“保护神”,全面提高依法执政水平。通过依法执政,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活动和工作之中,体现到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上。通过依法执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越来越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同时,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还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决定》彰显务实担当精神

  马朝琦: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全面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体现了牢记使命和守正创新的统一,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的统一,必将对我们国家治理效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决定》部署的深化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举旗定向、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一贯倡导和秉持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

  一是勇于担当、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勇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能正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存在的短板、不足,能积极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抢滩涉险、攻城拔寨,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是坚守初心、为民务实的精神。无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新模式,其核心要义全在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三是高度自信、知行合一的精神。这次全会,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概括与提升,是成功经验的延续和深化,是理论与实践的必然产物。其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问题为导向的极端负责、真抓实干、知行合一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

  坚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李 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做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并以《决定》的形式施行。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落实,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为社会治理的全面推进确立了全面的制度机制保障。

  《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治理要坚持的目标和方向。社会治理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要体现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智慧,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自发形成的许多先进经验值得及时总结,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并进一步吸收到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中来。《决定》明确强调“枫桥经验”的重要性,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要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制度、新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制度、新机制,特别是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走出了一条中国基层治理之路。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所谓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就是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种群众组织、社会组织调动起来,发掘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把社会方方面面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也是我们社会治理的追求方向。

  实现全过程防控,是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的重要环节。要完善前端预防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机制保障的制度通道,真正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以多元的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纠纷;完善疏解引导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消解社会戾气;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础在于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关键在于实现社会防控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宋 琳: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了更加系统的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西安市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西安模式”。

  一是要把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生态环境的系统性规律,以“鸟瞰式”视角,整体规划西安市的生态空间开发、利用与保障机制,做到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与统筹性。同时,要注重各类专项制度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在整体的制度化推进的基础上坚持重点突破,在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做好生态补偿制度,做到经济效益反哺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促进经济效益,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繁荣并重的新模式,把西安打造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标杆。

  二是要统筹垂直管理与统一监管的关系。西安市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应当发扬优势、补齐短板,一方面强化上级部门对环保机构的纵向监督指导机制,可以通过增加对环保机构的巡视督查、设置监察专员等方式灵活解决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督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建立政府与环保机构的横向协同合作机制。从而形成由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负责、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机构统一监管、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注重生态制度与生态文化的互动。文化认知系统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们的行为模式,进而决定他们的最终选择。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和主动利用西安市的当地传统、风俗习惯等文化现实,争取与人民产生天然共鸣,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态文化培育的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生态文化培育工作,构建由政府部门主导、企业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生态文化培育机制、保障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以制度保障推动生态文化建设,以文化自觉引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通过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速推进西安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程。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陈答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清晰地描绘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第二,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都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整体建设,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第三,必须坚决强化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领导者、规划者与推动者,必须具有娴熟的法治能力。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不仅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有效引擎,而且也是破解中国治理困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实践课题。在具体进程中,需要通过执政党、政府、社会和国家法制化的有序互动以发挥效能,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中全面实现。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军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完全适应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安形成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生态”,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二者融合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势,坚持制度自信,提高制度运用能力,用制度推进西安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二,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治理效能。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重大任务。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的中心工作,也是西安的中心工作。西安经济治理要既能充分发挥经济潜能、释放经济活力,又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实现经济利益和人民福祉的最大化。

  第三,把全会精神和“五个扎实”统一起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的要求特别是“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示是完全一致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安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 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这一重大议题,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划,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良好的预期。

  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有制度作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尤其是用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问题,强化了社会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比如,在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上,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消除了顾虑、增强了信心。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和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制度安排,等等,都非常实际,也很实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民生福祉、百姓幸福所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用有效的制度、得力的举措守住美好的未来。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调了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建立资源化利用制度。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制度性飞跃

  高东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将文化自信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增强文化自信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互为支撑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一直致力于发展先进文化,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探索从实现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层面将坚定文化自信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从属性上看,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所拥有的价值的客观判断、理性认知与坚定信心;从表现形态上看,是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一种或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形成的自省、自觉、自励、自信的意识状态;从构成内容上看,它既是对本土文化中包括自然科学成就、科学技术、本土语言和中国文字等物质财富的自信,又是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财富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从文化的发展指向上看,其是对已有历史文化成就的自豪感与理性认知,是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的清晰认识与行动自觉,是对自我文化创新能力的关注与确信,对未来文化发展前景的希望与信心。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文化自信的践行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对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意义重大。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三个方面用力:一是坚持“双为”“双百”方针。“双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贯彻“双为”“双百”方针,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推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神产品,唱响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二是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继续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三是践行文化自信,贡献西安力量。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应该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西安城市发展的动能和城市治理的效能。

  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朱利民: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要看事实,尤其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

  《决定》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从中国社会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起来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决定》概括的13个显著优势,是用“八个能否”来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由此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不仅保障了中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记者 李晓莉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中国稳健前行】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编者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西安网
【中国稳健前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
   编者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西安网
【中国稳健前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新发展
   编者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西安网
【中国稳健前行】中国制度的科学阐释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西安网
习近平的2019·十一月:统筹两个大局
  新华网程瑶   【学习进行时】在上海考察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