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外合资高端医疗“越来越接地气”

05.11.2017  11:59

   引入国际先进技术理念,资本“嫁接”形成专科特色,定位对接外籍本土双重市场

  探索多元化办医格局,上海中外合资举办医疗机构正经历新一轮发展。日前,上海首家三级医院规模综合性中外合资医院——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在徐汇区漕河泾区域正式开诊;去年9月,日本独资外资医院——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落户外高桥正式运营;新虹桥医学园区内,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密切合作的泰和诚肿瘤医院已在规划蓝图上……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市社会医疗机构总数达2200家,社会医疗机构核定床位数2.1万张,占全市医疗机构核定床位总数的17%。作为社会办医中的高端医疗服务探索,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占比虽有限,却肩负重要使命:引入高端服务管理理念,提供高品质、多层次服务。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在沪发展如何?海外医疗品牌的输入,为本土办医格局带来怎样变化?

   初衷:引入国际先进技术理念

  中外合资医疗机构最早于1990年落户上海,近年来,为促进社会医疗机构发展,本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本市国际医学园内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以此优化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环境。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支持社会办医,构筑多元化办医格局,既符合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又满足国内外人士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也有利于引入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促进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提升上海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包括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在内的社会办医,审批权限在不断试点、改革。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底,本市着手设计在浦东新区试点:将医疗机构设置等7项许可项目下放浦东新区,减少审批层级,大幅缩短审批时间跨度,节省成本,方便当事人;同时开展“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发布医疗机构设置指引清单,以此增加医疗机构审批的透明度,提高审批效能。迄今,浦东新区区域内执业中的中外合资医院共3家、门诊部2家。

  政策红利引来市场呼应。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闫东方介绍: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如今,本市已形成一批以高端服务为特征的国际化社会医疗机构。例如,上海和睦家医院、禾新医院、德达医院等。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以往“小打小闹”的门诊部,资本嫁接专科技术,成为中外合资医疗机构探索的新趋势。

   亮点:资本“嫁接”专科特色

  “相比以往,如今社会办医的政策更透明更公开、也更积极。”闫东方说,“综观有影响力的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品牌,办院特点与理念具有雷同之处,即提供以人为本服务、同时走专科特色道路。

  位于青浦的德达医院,建院以JCI标准建设,定位心脏疑难杂症诊治。医院由道斯资本投资,知名心脏专家孙立忠教授担任医疗院长。

  目前,医院还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建立合作,实现跨国、跨学科的诊疗模式。刚开业不久的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也是类似模式。据悉,医院于2011年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正式立项,并获得挚信资本投资。医院同时与美国最大教学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未来,肿瘤诊治将是其发展重点,同时引入“全然关怀、与癌共舞”的生存期治疗新理念。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处副处长俞步青介绍,中德合资上海阿特蒙医院,也已纳入规划;阿特蒙集团在德国本土运营8家医院、5家养老机构,在骨科与心血管疾病领域保持欧洲一流水平。上海阿特蒙医院预计将于明年10月试运行。

  成熟的管理经验、科学的流程规范,先进的服务理念,堪称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的优势。上海嘉会国际医院首席执行官葛丰介绍,医院明确每次接诊必须与患者交流不少于15分钟,这样才能对病情有全面了解和判断,避免过度或不足医疗。此外,医院其他的医疗服务流程标准也与麻省总医院接轨、确保符合国际标准。

编辑:程成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