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下单新鲜蔬菜就到市民家 农产品进入物联时代

06.11.2014  10:17

    二维码、镭射防伪标识、一次性溯源串号……本届农高会上,不少农产品通过增设相关标识方便识别,通过物流配送,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溯源服务。记者看到,类似的营销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的“一剂良方”。

     全国涉农电商已超3万家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首届农村电子商务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2013年交易额超过3500亿元。仅在淘宝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达到203.9万个,涉及农产品商品数量1004.12万个,交易额到达500亿元。

    在广大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农民获取新知识、销售农产品的新平台和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陕西苹果、猕猴桃、干果为主的陕西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卖到了全国各地。

    “仅需要一天时间,白鹿原上新采摘的葡萄乘着顺丰速运的快车,能够直达全国各地。”灞桥展区负责人介绍着他们与快递公司合作的农产品产地直运。“新鲜葡萄在采摘之后,先进行筛选装袋,加上冰包和防碰撞气袋装盒。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一般在下单之后24小时以内到达消费者手中。

    市农委科教处处长王瑞告诉记者,这种快递公司直运农产品是现代物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解决农村与城市、菜园子与菜篮子、农民致富与市民减负的三个对接。这种营销模式不但能够解决蔬菜“卖难买贵”的问题,甚至于解决了流通环节的难题,是一种模式的变革。

    “电子菜箱”格外引人关注

    不去菜市场,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在本届农高会上,一组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单,收短信取菜的“电子菜箱”格外引人关注。

    “上班时通过手机或电脑下单买菜,下班回家新鲜的菜品已经在楼下的‘菜箱’等候,买菜像取报纸一样,快捷又方便。”高陵展区“电子菜箱”负责人马军向记者介绍,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无人式”参与的智能生活,购买者基本见不到销售人员。记者现场体验了一下手机买菜取菜的全过程: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支付完成后手机便收到了一个提示购买成功的短信息,信息里有一串密码,记者在“菜箱”输入密码,箱门便自动打开,全过程就像在超市存包取包一样简单。

    近几年,人们越来越重食品安全,许多人都在寻找无公害农产品的供应渠道。马军介绍,“电子菜箱”的食材供货商来自高陵1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水果蔬菜、优质肉禽蛋品、天然五谷杂粮等,所有食材均来自于农家生态农场和种植基地。被预订的蔬菜每天清晨采摘,装箱发货,4~6小时从农场直接送货到消费者家中。目前这种网络销售模式主要针对西安本地农产品,已经在我市融侨鑫苑社区进行了试点销售,计划年底前50个社区进行推广。

     国内最大农科教数据中心揭牌

    昨日下午,中国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揭牌仪式暨植物新品种信息发布品种权交易签约活动在杨凌农高会举行,该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农科教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