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专家齐聚陕西 献计战国魏长城保护

07.08.2015  11:33

  中新网陕西新闻8月6日电 (记者 田进)“对长城的保护要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准备。“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是中国早期长城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位于陕西宜君县北部的山梁上,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天然原始屏障。现存长城遗址总长9594.5米,夯土筑成,东北接黄陵县魏长城。

  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9处烽火台之间距离均由长城城墙连接。整个城墙与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2012年,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作为中国早期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献记载,魏长城是战国时代魏国为防御秦国而修建的长城。因位于魏国西境,故称魏西长城。

  魏文侯变法图强以后,魏国国力强盛,在河西扩展大片领土,并派大将吴起镇守西河。为防秦的东扩和防戎,魏国修筑长城以巩固河西边防。魏惠文王于十二年(公元前358年)至十九年(前351年)开始修筑。

  董耀会认为,研究历史对于了解长城非常重要。而长城作为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传承,同时也可以服务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在对其科学保护和利用方面,应制定长期、有效的机制予以保障。还要挖掘文化价值,讲好长城故事。

  “长城遗址是历史的记载、文明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说,充分认识长城遗址价值,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制定保护规划,古老的遗产也会焕发出光彩。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山系东南隅。宜君“负北塞,阻环庆”,地当要冲,多雄关险隘。(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