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十城一“关”通 陕西6000家外贸企业将受益

01.06.2015  11:14
丝路十城一“关”通 陕西6000家外贸企业将受益 - 古汉台
来源: i1.tobei.cn

原题:丝路十城一“”通——西安海关实现丝路通关一体化调查

海关总署在西安、青岛、乌鲁木齐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启动通关一体化改革,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际物流“黄金通道”,进口货物只需在一个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10个海关关区便可畅通无阻,最高可节省30%通关成本,我省近6000家外贸企业将享受到改革红利。

5月1日上午9点,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自韩国海运进口的一批纺织品制滤布,在青岛海关办理口岸清关手续后,直接发往西安。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运行启动。

在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关联通,将会对丝路经济带贸易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因技术改革而生的“电子围网”,如何在保税区内进行“全天候监控”?

丝路贸易:2万亿市场的“新红利

丝路通关一体化改革的9个省区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沿线地区共有近9万家海关注册企业。

今年1月,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海得邦物流从智利进口了一批红酒,经运上海港,送到港务区保税区内部的恒温仓库。5月18日,他们将对这批红酒进行二次报关,出口欧盟。十城市海关联动后,该公司的货物在西安报关后,可以直接在区域内其他海关发出,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公司副总经理丁文龙对区域通关一体化还有进一步的期待:“全国海关如果能一体化,就更便利了。比如客户船期很着急,在西安报关后,到了港口就可以直接装箱。

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不仅让企业通关便利、成本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它打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关键节点。”作为一家区域内综合物流公司,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关务中心总经理翟明说。

西安交通大学发展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冯宗宪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通关一体化的意义更有见地:“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多城市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2014年在广东率先启动,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开始酝酿。通关一体化的改革尝试,对外向型、开放性经济的发展都有带动作用,也破除了以往海关手续死板僵硬,交易成本高,信息沟通不灵活的问题。

冯宗宪教授说,截至2014年,丝路通关一体化改革的9个省区进出口贸易额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沿线地区共有近9万家海关注册企业。多关互通的新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物流为趋向的思路,这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申在镐说:“丝路通关一体化改革带给三星诸多便利。通关更加便捷,直接将货物从青岛港口运输到西安的工厂投入生产。办理各类海关手续更加简便。我们在西安海关可以提前完成商品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确定等海关专业认定,认定结果沿线十关互认。

倒逼改革:区域内“十关如一关

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海关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沿线9省区总面积占全国48.7%。

90后女生王丹毕业于上海海关学院,是西安海关现场业务处物流监管科的关员。在西安海关微信公众账号“秦关韵”上,她详细记录了“我在高新综保的一天”。在王丹工作卡扣的大屏幕上,还专门设有“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通关时效”,上面详细列出了查验货物、报关单验放等每个环节的通过时间,精确到秒级。

西安海关副关长冯建鄂这样定义丝路通关一体化的意义:“丝路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将使区域内‘十关如一关’,为下一步全国通关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本次改革使得进出口物流更顺畅,为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进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海关监管服务条件。

在西安海关发布的图解中,青岛、济南、郑州、太原、西安、银川、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海关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沿线9省区总面积占全国48.7%,从山东青岛到新疆阿拉山口直线距离4000多公里。涵盖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进出境运输方式,业务类型复杂。

5月27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高层论坛在西安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致辞中说,在新形势下,要加强海关规则和制度的协调,扩大在通关监管、关税征管、风险管理、海关执法与边境安全等方面的合作,营造高效、透明、可预见的营商环境。特别要加强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促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2015年,海关总署也将继续在全国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通关一体化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造就纵穿中国东西的物流大通道奠定了基础。目前,西安、青岛、郑州都已建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企业可以根据物流需求,自由选择空运、铁路、陆路等联运方式,途中货物换装、拆拼不需要进行转关申报,并实行物流全程一次性查验。区域内货物通关的风险参数设置、报关单专业审单等工作均统一由设在青岛的区域风险防控平台、区域专业审单平台进行。企业无论在区域内哪个现场申报,系统按照同样的参数标准进行判别,更有利于执法统一。

另外,企业还可以自主选择申报口岸、通关模式和查验地点,海关也实现了执法互认,并实现了全面的电子放行。对守法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全区域范围内将统一纳入低风险企业类别管理,享受通关快速验放待遇。企业可在当地海关提前完成商品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确定等海关专业认定,认定结果十关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