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两学一做”助推食药监管落地生根

14.07.2016  14:06

部分县区试行三合一的市场监管模式后,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弱化”、“一些乡镇监管所人员到位率不高,缺少专职监管人员,进入夏季,农村家宴食品安全隐患较多……”7月7日,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局务会上,针对当前监管工作存在的薄弱问题,局领导和各督导小组人员各抒己见。此前,由省局领导带队的8个督导组,深入到全省12个市(区)、24个县、50多个基层所,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省食药监管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管,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为工作落实的助推器。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省局明确提出要把开展学习教育与完成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他们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领导上党课、个人自学和参加党支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着重在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切实以学习教育激发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推进监管工作落地生根。
        “”是基础,“”是关键。对此,省局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作为开展学习教育的落脚点。针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摊贩量大线长、监管难度大,省局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许可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要求,从今年3月起到12月,在全省集中开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摊贩综合治理。省局还出台了食品小作坊“一票通”监管办法,规范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目前全省各地“三小”整治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三小”信息化监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小作坊、小餐饮已经进入全面许可阶段,西安、宝鸡、杨凌等市(区)已试点实行食品摊贩定点定时定区域管理。 
        同时,省局坚持将乳粉、肉制品、食用农产品、学校餐饮、食品添加剂、农村家宴、保健品等作为重点,突出风险防范和重点整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食药安全抽检力度。今年全省共安排抽检31大类食品73917批次、快检346560批次,实现抽检类别、检验项目、抽检区域和全环节的全覆盖,目前已发布食品安全公告24期,对涉及蜂产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等31类共2723批次食品的抽检结果进行公布,其中合格食品2648批次,不合格食品75批次。同时加快推进食药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将264家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上网公布,32家食品企业被定为失信等级,极大地震慑了违规企业。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省局注重通过12331、省局网站、局长信箱和媒体报道等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着力治理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食品非法添加、网络订餐、食用农产品、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等集中治理,建立“双随机”检查机制,加大飞行检查力度。今年1-6月,全省立案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4203起,涉案金额1188.97万元,罚没款金额3229.61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89件,责令停业整顿26个,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9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7个,并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看我们的工作作风有没有改变,监管水平有没有进步,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有没有提升,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有没有提高。”省食药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小平这样认为。(郭晓斌  张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