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严格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教育提质增效

01.12.2015  18:16
            《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以来,勉县教体局牢固树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维护校园安全是首要责任”的工作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善民生为归宿,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展机制更加健全。 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及时出台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系列文件,把教育改革作为提质增效、科学发展的抓手,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勉县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建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均衡发展问责机制,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及时研究解决经费、编制等重大问题,全县教育投入逐年增长,达到民生支出的30%以上。县教体局出台了《勉县教育办学理念》,确立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首要责任”的工作方向,为教育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2012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84个,改扩建教学楼、新建宿舍楼37个,新建食堂80个,新建和改建中心幼儿园24个,硬化运动场地44个,软化幼儿活动场地15个。全县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和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率均达100%,全县中小学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被评为全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先进县。2015年,县政府又投资3500多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106个、电子白板“班班通”教室615个,全面实现了“网络校校通、设备班班通、资源人人通”。 全县中小学功能部室建设齐全,设施先进,7所千人以上学校新建了校园电视台,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都配备了钢琴,升降式单人单座课桌凳覆盖全县中小学,完好率100%。中小学校园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达标创建助推发展。 县教体局以达标创建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2011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后勤管理样板学校创建,目前累计创建市级标准化食堂和标准化宿舍学校20所,县级10所。2013年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后,紧抓“薄改”机遇,经过3年努力,全县131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3所、市级15所,省级标准化高中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所,众多的创建成果,见证着勉县教育发展的辉煌历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县创建,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了教育质量。             ——各类教育协调均衡。 积极实施学前教育工程,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了24所高质量、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全县公办园占比达50%,实现了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各镇全覆盖和学前教育全县243个村(社区)全覆盖。全县创建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一类园2所,各类达标幼儿园30所,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学前两年入园率和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从2011年的82.4%、75.2%提高到99.8%和99.7%。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在全县中小学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和“一校一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6%。学生申星获得亚洲青年赛艇锦标赛金牌、世界杯赛艇锦标赛第六名,刘俞贤获得全国少年田径竞标赛女子链球冠军,张瑞祥获得第13届国际艺术节“金蛙奖”。从2010年起,该县学生连续6年获得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金奖;连续6年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勉一中继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后,2015年又被清华大学纳入“领军计划”推荐名单。职业教育初步整合到位,5年来完成职教招生51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累计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8000多人,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力推进教师队伍优质化、专业化发展。 一是 强化师德建设。在全县大力提倡“热爱教育、忠于教育、坚守教育”的师德情操,坚持师德承诺制、师德评估制和师德教育常态制,每学期公开承诺,期末对照自查;每年确定一个专题,通过榜样引领和案例警示相结合的形式,以中心校为单位开展师德专项教育。 二是 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名师大篷车、国培省培、网络培训等活动加大教师培训,扎实开展全员全学科赛教、勉县名师评选等活动,持续开展教学岗位大练兵,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目前,全县共有特级教师3名,省级教学能手22名、市级66名、县级107名,汉中名师38名,勉县名师19名,汉中市学科带头人54人,初步构建起了涵盖省、市、县三级,包括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分级分类骨干教师体系,带动了全县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是 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办法,实施教师城乡交流服务期制度和城乡学校结对、教师牵手的“青蓝工程”,每年交流教师180多人。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不断加大薄弱学科教师招聘力度,近3年每年招聘教师均在120人以上,2015年新招聘教师173名,居汉中市各县区之首。 四是 狠抓班子建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确保了权责一致,政令畅通。稳步推行校长任期制、目标责任制和交流轮岗制,坚持校长述德述职述廉活动,积极组织校(园)长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校长管理能力,锻造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校长队伍。 五是 注重典型示范。县委、县政府一贯尊师重教,每年表彰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通过道德讲堂、师德演讲等活动,积极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彰显教师职业荣誉,凝聚比学赶超合力。 六是 实施教师温暖工程。争取项目资金为山区寄宿制学校全部修建了教师周转房。积极实施“励耕计划”和“润雨计划”,为133名教师发放资助金133万元。自2008年以来,坚持对山区教师实行生活补助倾斜、评优树模倾斜和调配机制倾斜,表彰奖励了25名扎根山区的模范教师。             ——安全防控网络健全。 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师生法制与安全教育。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206人,兼职安保人员1068人,配齐了安保器械,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保障有力。以安全工作“九个方面”和校园安全“三个一”为主线,以“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法制进校园、警校共建“平安校园”等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安全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县公安、消防、市场监督管理、文化等部门和镇(街道办)村(社区)密切协作,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投资310万元建成了汉中市首家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各校(幼儿园)的校门口、运动区、教学区、学生宿舍楼、食堂操作间、食材储藏室等重要场所和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县教体局机关办公楼建立了全县校园安全视频监控中心,安排专人将各监控点联网上传的影像进行实时监控,并与公安系统110指挥中心对接,极大提升了全县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和“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活动,全县累计建成规范化校园警务室33个,省级“平安校园”5所、市级9所、县级65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市级14所。近3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不断巩固。
            ——惠民政策全面覆盖。 该县从2012年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目前全县10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结合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贫困生资助等惠民政策,偏远山区的住校学生基本实现了在校期间一日三餐全部免费。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学前一年免费政策,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7823万元,课本费936万元,补助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1625万元,学前一年免费奖补资金881万元。扎实开展学生资助工作,2012年以来,资助高中贫困学生467人93.4万元,发放高中和中职助学金17320人1840.49万元,减免中职学生学费2102人297.6万元,构建了高中、中职学生就学绿色通道;累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2615人2674.45万元,为455名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发放入学路费28万元。(文/赵彦军 杨永刚)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