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三年成效初显

17.06.2016  10:48
  本网讯 记者从6月16日召开的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观摩推进会上获悉,自2013年省委省政府启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以来,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累计完成投资97.07亿元,实现旅游人数3117.8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7.84亿元,创建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10个。   省住建厅厅长杨冠军在会上指出,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省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各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文化旅游名镇党委政府的扎实推进。   领导重视,政策有力   三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两镇”建设工作,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召开推进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专题工作会议,省长胡和平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地检查指导工作。省政府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从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近期又出台新文件,将原有的政策延续到2020年。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各文化旅游名镇(街区)立足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娄勤俭书记亲自审定了规划方案,庄长兴副省长逐镇点评规划,分类指导历史街区建设,提出工作“八步法”。省住建厅和省文物、旅游等部门都列入重点工作强力支持,组织遴选了108名规划、文保、传统建设、旅游开发方面的专家,一对一指导各镇挖掘历史文化特色。   “四态”同步,项目带动   省住建厅研究提出了“构建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实现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的建设思路,制定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三年及五年建设目标,逐镇建立项目库,逐月开展督查,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创新体制,激发活力   省上积极督促指导县(区)政府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设立镇级财政,激发各镇内生动力。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性银行信贷,吸引陕文投、和谐集团等企业投资开发。   夯实责任,严格考核   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列入对各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建立了“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每年评出10个建设先进镇给予重奖,省政府定期约谈排名靠后的镇,层层传导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通过建设,各镇的历史遗存快速修复,镇区环境明显优化,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传统街区风貌显现,不少镇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旅游目的地,“三年出形象”目标圆满实现,带动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示范引领了全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梁新星)     责任编辑/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