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已完成对西藏10个湖泊科考

27.07.2019  16:00

  中新社拉萨7月26日电 (赵朗)记者26日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今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已完成西藏10个湖泊的水深和水质测量,其中首次完成对羊卓雍错全面的水深测量。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鞠建廷介绍,自7月初至目前,由10位队员组成的湖泊科考队完成了西藏山南、那曲、阿里三地10个湖泊的实地考察测量,初步结果显示,除了那曲市的其香错为盐湖外,其他多数湖泊是微咸水湖或者淡水湖,且深度不一,其中羊卓雍错湖深40余米,其他最深的湖泊达到了80米。科考人员通过走航测量的方式,采用声纳技术获取航线上的湖泊深度数据,结合遥感影像,能够绘制出湖泊等深线图,并可计算出湖泊的水量。

  羊卓雍错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重要湖泊是此次阶段性科考面积最大的湖泊,首次获得全面测量。

  鞠建廷介绍,科考人员将羊卓雍错分为西北、西南和东部三个区域进行水深测量,总测线长超过600公里。

  据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计划对100余个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展开实地考察,目前已获得了约2.8万平方公里的湖泊水深和水质测量数据。(完)

【编辑:党田野】

西藏科研人员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技厅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