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获2014中国国际纪录片节最佳摄影奖

25.11.2014  12:28
            近日,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颁奖典礼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师宋超指导,2013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余岩松、刘昌明、林昱含三名同学拍摄的纪录短片《春官》,荣获“寻梦中国”——2014中国大学生优秀纪录短片单元最佳摄影奖,成为西北五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拍摄的纪录短片《春官》剧照

            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致力于打造纪录片界的“奥斯卡”,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国际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际纪录片的创作水平,引导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方向。本年度共吸引了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4部影片参加评优和展播。             “寻梦中国”——2014中国大学生优秀纪录短片单元,作为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特色项目,是国内最高规格的大学生纪录短片专业大赛,本届大赛共有国内外86所高校的187部作品参与角逐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七项大奖。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心组织选送、讲述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纪录短片《春官》经过几轮激烈竞争,获得“最佳摄影奖”。             春官,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气象学家,在公元纪年法未进入中国以前,在中国只有春官掌握来年的节气变化,他们把精心推算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图,十分庄重地印在一张黄纸上,并以说唱的形式向广大农村传播节气信息。今天,在甘肃礼县龙鳞乡仍然活跃着200多名这样的春官,赵永科、李马德、李文生三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纪录片《春官》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群体的故事。大赛终评评审团主席——上海纪实频道艺术总监应启明在颁奖典礼上说:“《春官》是本届大赛最为优秀的三部影片之一,它用客观、冷静、真实的影像语言纪录了现代文明对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冲击,镜头质朴却充满人类文化学的深刻意蕴,以独特的视角为即将消失的西部民俗文化保留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也用真挚、细腻、饱满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和评委。”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