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座谈会召开

26.05.2016  17:23
            2016年5月22日,“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出席。             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张锦秋及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教授、《图典》作者王树声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主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树声教授作学术报告

            苏三庆首先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向与会嘉宾致辞,他指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作者王树声及其学术团队十二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的精神,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办学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学校扎根西部、为国分忧的爱国情怀。学校将进一步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王树声向与会嘉宾作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发掘与学习”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图典》编著情况及研究心得。             吴良镛在座谈会上说,王树声多年努力所编写的巨著《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基于扎实学术基础和丰厚学术理论的一项创新成果,他所总结的十大基本原则是城市建筑学术领域进行治学的方法论。他强调,《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把历史的优秀遗产研究总结出来,纲举而目张,可以作为当今学术领域的典范和教材,让青年一代有所借鉴和发展。             张锦秋在发言中指出,本次座谈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界首次就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继承与创新而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继承梁思成、吴良镛学术思想,探究中国人居环境思想精髓,是中国城市规划学术界承古开新的标志性巨著,其成书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该成果非常具有时代意义,让我们相信中国的文化复兴大有希望。             黄艳在会议上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时12年所完成的这项重大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学校致以敬意。她指出,文化自觉来源于对文化和历史的敬畏,在当今时代尤其要用心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的编著完成是对中国城市建筑领域的重大贡献,具有夯实本领域教育基础的重要意义,为当前政府做好城建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徐德龙院士首先代表中国工程院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这一学术成果对中国城市规划传统做系统研究总结,并进行全面提升,凝练出思想精华,在学术界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王树声学术团队“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表示敬意。             座谈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新华社《掺望》周刊编委王军等嘉宾也纷纷作了发言。大家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术团队完成的《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这一重大学术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该成果与著名古都西安的地域文化一脉相承,也为后辈学者树立了榜样,为中国城市规划中现实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未来建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体系,争取中国城市规划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