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高烧”入伏

14.07.2015  13:59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于立霄 李爱平 李贵刚 林玲)13日是农历夏季入伏的第一天,中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当日发布高温黄色预警:13日白天,华北大部、黄淮、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中西部、华南大部以及重庆、陕西关中等地有35至37℃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至40℃。

  13日,北京最高气温飙升至38℃,局部地区突破40℃,京城瞬间变成“烤箱”。有网友戏称:“今天的北京,躺床上,红烧。铺凉席,铁板烧。下了床,清蒸。出去一趟,爆炒。游个泳,水煮。

  气象专家在解释北京当日高温天气时称,北京东边,台风“灿鸿”的外围云系距离北京数百公里;而西边降雨云团仍在甘肃、宁夏一带,距离北京近两千公里。两团“远水”救不了京城的“近火”,整个华北平原处在两个天气系统中间的晴空区里,日照强,增温显著。

  国家电网北京电力13日称,北京地区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816.6万千瓦,突破了2013年的历史最高纪录1776万千瓦,增长2.29%。空调降温负荷有了明显增长,这也是电网负荷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位于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被称为避暑胜地的呼伦贝尔自7月以来不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变身为“酷暑之地”。该市气象台已于12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同时,呼伦贝尔气象台最新发布了森林草原火险黄色预警,预计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额尔古纳市连续10天出现5级以上森林草原火险气象,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

  “热浪”也席卷了中原大地。13日,中国农业大省河南接连拉响了30余个橙色高温预警信号。该省18地市全部遭遇平均35℃高温,西部和南部地区温度达到35至37℃,北部局部达到40℃。

  在省会郑州,强烈的光照加上闷热天气将出行的人们全部“”到了树荫下,墙角边。商场、超市、地下车库变成了民众的避暑胜地,而公园等露天游乐场所却人迹稀少。

  在中国东南省份福建,随着台风远去,福州告别多日的清凉,迎接高温桑拿天气。福建省气象台13日称,福州部分地区白天最高气温可达36至37℃。

  作为环卫工人,魏阿姨对福州的高温天气叫苦不迭,“前几天台风天的时候那么凉爽,一入伏,就热起来了,真让人受不了。”不过让她感动的是,有些市民会主动递给自己一瓶矿泉水,“那个时候,觉得心里最是凉爽了。

  “三伏”天首日,不少福州人习惯去医院做“三伏灸”,以求“冬病夏治”。中新社记者当天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看到,许多市民正在排队等候做“三伏灸”,治疗室里已有许多人正趴在桌上接受治疗,多为老人与儿童。

  近30年,福州高温天数领跑全国。有专家分析称,福州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有四周群山环抱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自然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城市人口大量增长、城区面积迅速扩大、高蓄热和非生态建筑群快速增加、内河水域和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福州的城市热岛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