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保护研讨会在汉中举行

13.08.2015  00:59
            2015年8月8日,中国大鲵保护研讨会在汉中举行。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国家濒危动植物出口监督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全国部分省、市渔业主管部门、大鲵保护区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代表参观陕西理工学院校史馆

与会专家代表考察陕西理工学院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与会专家代表考察陕西理工学院大鲵研究所
            会议主要讨论了《大鲵保护行动计划》,对保护行动计划编制目的、意义、内容和达到的预期目标等主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会议期间,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彦亮等领导专家代表来到该院,在副院长程琳杰、陕西省渔业管理局和汉中市水利局领导陪同下参观了该院校史馆、秦巴生物博物馆、维生素D研究所等,重点考察了该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和大鲵研究所在大鲵野生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大鲵标识管理可追溯体系研究、大鲵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             大鲵是我国特产两栖类稀有动物,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经过20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其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人工驯养繁殖种群数量大幅增长,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培育养殖新品种、促进产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野生资源恢复能力不足,保护区管理与建设有待加强,缺乏对放流鲵苗进行免疫检测与河流调查,增殖放流效果不明,种质资源不清等问题亟待解决。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实行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标识化管理,旨在进一步加强大鲵野生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建立标识管理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加强大鲵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据悉,大鲵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标识办法对其养殖产品进行规范管理的水生野生动物,养殖大鲵标识管理是在加强野生大鲵保护新形势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赞同,应尽快开展中国大鲵保护行动计划的制订工作,并对《大鲵保护行动计划》相关内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的召开为制订中国大鲵保护行动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将为中国大鲵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科学完整规划框架,为农业部大鲵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图/金文刚)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