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唱一首地下水的情歌

14.11.2014  09:58
第3559期    出版日期:2014-11-11
            2001年,我调入地下水工作队工作,初入一个陌生行业,心中有好奇、紧张,还有一些不屑。因为地下水工作队就在我家楼下,以前我站在客厅窗户前,时常能看到全队人员与一个生锈的铁架子、几十根脏兮兮的铁管较劲。打扮时髦的女职工也和男职工一起,经常搬运沉重的铁块、铁管,拉着笨重的铁制架子车转移硕大的“铁疙瘩”。那时我常想,这些人怎么愿意干这样的重活?偶尔去工作队院子里玩,只见低矮破旧的两层老式楼房、黑乎乎的楼道、坑坑洼洼的地面,还比不上我农村老家的院子,这哪里像国家单位?但没想到的是,我因工作调动来到了这个单位。

          我被安排在动态监测组,迎接我的,是简陋的办公室、几张破旧的桌凳和3个同事,工作队队长和书记组织了欢迎会,鼓励我多学习业务!我心里直打鼓,心想:打井队?不就是在地上钻个眼吗?有什么好学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才发现打一口小小的井也大有学问,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学习。

          物探时,我们尽管精心选择地形,但有些布设点还是无法避免沟壑、荆棘、庄稼地。多少次,我们和组长一起,冒着严寒酷暑在野外工作,提着沉重的测线轮,拉着几百米长的测绳,在农田里连跑千米。夏天,强烈的阳光晒伤了皮肤,我踏着麦浪,躬身钻在麦地里铺测线,一不小心就会被麦芒或者马齿苋划破手,热并痛着,苦并乐着;秋天,麦茬刺烂了双脚,脸被锋利的玉米叶锯伤,荆棘划破了双手,我窝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听号施令,弯着腰,提着测线轮找下一个测点;冬天,野外的寒风格外凛冽,我穿着最厚的羽绒服也不御寒,脸颊冻得通红,双手冻得没了知觉,也要坚持完成测报任务。记得一次去一个村里物探,正值隆冬三九,前夜下过一场雪,当天余雪还未消,寒风冷入骨髓,带队的业务队长冻急了,向农民要了些玉米秸在空旷的地方点着,供我们取暖,结果浓烟飘来熏得大家涕泪横流,痛苦不堪,不由得感慨水利行业的艰辛与困苦!

          电测是成井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多少次,半夜接到电话,我扔下熟睡中的孩子去乡下电测,回来时已凌晨四五点,孩子还在熟睡,不知道妈妈已经连夜下了一次乡。有一次,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蔡家坡龚刘村的半坡上凿的一眼井需要电测,我们背着沉重的仪器,戴着草帽,穿着雨鞋,冒着狂风暴雨一步一滑地沿坡而上,几公里的泥泞土坡,好像望不到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达目的地,看见工地上机井管理组的老师傅们疲惫的眼神、沾满泥浆的工作服,我们也不好意思叫苦喊累了。这些老同志在这里已经呆了半个月,他们比我们还要辛苦,我们年轻人哪好意思再喊累呢?

          风华正茂的6年,我和地下水工作队的同事们战斗在一线,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谱写了一首青春之歌。地下水工作的艰苦磨炼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梦想。如今,我离开地下水工作队多年,那段承载了太多苦涩与欢欣的青春航程,已历练成璀璨的记忆之珠,驻留在心海。无论往事如何雕刻成光影,我仍愿回忆着那些青春年少的岁月,深情地唱起一首关于地下水的情歌,继续在成为一名优秀水利人的逐梦路上高歌前行。(陕西岐山县水政水资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