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陕西创新管理 舞动市场之手

17.12.2014  13:35
第3573期    出版日期:2014-12-16  
            今年11月底,李克强总理在亲临水利部考察时提出,积极推行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等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让民间资本在水利建设运营领域尝到甜头,大显身手。

          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倡政府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

          陕西县城供水大变革,正当其时。12月9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宁强县政府签订县城供水合作协议,标志着陕西县城供水的PPP模式正式启动。

          “今年,陕西在完成宁强、富县等4个县城供水的基础上,2015年,陕西省水务集团还将在全省再开展15个县的县城供水项目,预计总投资达10亿元,近百万县城人口饮用水质和水量将得到有效改善。”陕西省水务集团投资与发展部部长苟非洲说。
  窘境:84个县城发展受水制约
            汉江源头为陕西宁强县大安镇嶓冢山,在人们的印象中,宁强应是陕南30多个县区水资源富集区,但现实却是这里长期以来面临着供水难题。

          “一水厂始建于1968年,受资金和技术能力限制,当时仅修建了日处理能力7200立方米的一体化净水器,属简单水处理设备,且超过使用年限,已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要求,特别是在汛期原水浊度较高时,水处理能力更差,供给居民的自来水浊度很高,群众强烈不满。”宁强县水利局局长毕强说。

          宁强县城主城区管网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铸铁管道或PVC管道,锈蚀破损严重,漏损率高,供水极不安全。部分片区由于管网不畅,影响居民用水。2万多人的筒车河安置点即将建成入住,也依靠一水厂供水,管网急需进行改造。

          宁强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汉江的第一源头。保护水源的重任限制了当地工业发展,单纯依靠农业,财政收入孱弱。县城供水体系升级改造仅仅指望县级财政力量肯定行不通。毕强知道这个“骨头”必须啃,也深知这个“硬骨头”很难啃。

          与宁强县相似情况的在陕西还有很多。目前陕西84个县城供水人口526万人,供水能力118万立方米每日,14个县城严重缺水。丹凤、清涧等部分县城在夏季干旱、春节用水高峰等时候,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县管网陈旧、设施严重滞后,需水量远大于供水能力,导致了限时供水和断水情况时有发生。34个县城无应急备用水源,遇到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供水将很难保障。

          2009年春季大旱,镇安、丹凤、清涧等县城春节期间只能分时分区供水。省政协、人大提案涉及20多个县的供水问题。2013年7月,全省16个县城供水告急,解决县城供水问题成为陕西省防指主要任务。今年夏天,三原、商南两县停水事件受到水利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不断发生的县城缺水问题,引起了陕西省的高度重视。8月19日,陕西省政府就县城供水问题召开专项会议,力图下大力气破解这一难题。
  破题:市场化模式开辟新天地
            国家提倡的PPP模式,就是政府拿一部分、企业投一部分、社会融一部分,整合三方资金办大事。


          目前,陕西84个县城供水单位有63个亏损,供水单位实行企业化运行,但人员由政府管理,造成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和现有的非专业管理人员比例失衡。县级供水负债超5亿元,维系自身经营困难,更谈不上对管网的升级改造。由于管网老化,本来就紧缺的供水局面还需承载19%~30%的漏损率。

          据《陕西省城镇供水2020年发展规划》显示,县城供水总投资需55亿元,而当前每年县城供水投资不足3亿元,投入严重不足。除西安、榆林、延安三市可为县城供水配套外,其余市县均没有能力配套资金,各县建设只能依托中央和省级投资,实际建设和规划相差甚远。

          目前,陕西整合省内各类涉及供水财政专项资金,每年将2亿元交给陕西省水务集团,实施清产、确权和划转,推进供水资产市场化,盘活水利资产,以财政资金作为资本金,以水务资产和收费权益作为抵押进行融资,以此分期分批接管省内县级供水企业,对水源、水厂、管网、水质等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县级供水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在试点县富县,就是将县城供水资产经评估后无偿划转至集团,集团接管富县自来水公司(含人员),实行垂直管理,负责县城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营。集团采取市场化手段筹措资金,集中财力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县城供水工程,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逐步提高效益。”苟非洲说。

          9月4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富县政府签订县城供水合作协议。富县将县自来水公司资产、人员交由省水务集团管理,省水务集团利用管理、资金、技术等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供水问题。

          10月10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中信银行西安分行、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签订县城供水金融合作协议,三家银行将为水务集团提供180亿元融资贷款,用于全省84个县城供水水源、水厂和管网建设、信息化改造等,以满足县城发展的用水需求,确保供水量足质优。
  示范: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
            延安市富县县城供水水源单一,以大申号水库为主,实际日供水能力仅3200立方米,县城日实际需水量为6000立方米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12年年底,富县县城二期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后,由于资金短缺,迟迟不能完工。

          “自9月4日与富县签订协议后,省水务集团全面托管富县自来水公司,投入PPP专项资金,让停工近两年的富县县城二期供水工程重新开工,同时完善输水管道,进行户表改造,对县城供水管网进行扩容改造,打造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平台,更好更科学地管水用水。”苟非洲说。

          和陕西省水务集团接管宁强县自来水公司一样,富县自来水公司职工原本只有医疗、养老、工伤险,现在水务集团负责“五险一金”缴纳和自来水公司债务。

          “省水务集团利用资金优势,解决了多年的水源地管线复线和第二水源地建设问题,双水源供水后,县里日供水能力将达到每天1万立方米,是原来的3倍。水务集团在管理上启用了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水质在线监测以及收费系统都更加科学规范,水质更加放心,服务更加便捷。”富县自来水公司经理袁晓建说。

          目前,省水务集团已先期向宁强县提供了1800万元PPP专项资金,解决宁强县城水处理工艺落后、供水管网老化等问题。工程完成后,宁强近5万县城群众的饮用水水质、水量将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从富县、宁强县的实践来看,通过省水务集团对水源和供水企业的整合以及统一管理,既能理顺体制机制,解决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问题,又能推动供水市场化,便于供水工作从传统的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把资产交给国企,不仅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而且盘活了国有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提升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大大提升陕西县城供水的能力和水平开了好头。

          商洛、宝鸡、汉中、安康、榆林等市多个区县已与省水务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年底还有望签约商南县、佛坪县。“在富县、宁强模式的示范效应下,供水PPP模式将为更多县级政府和群众所接受。这种PPP模式将为全省84个县城彻底破解用水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苟非洲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