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黄河之水甜定边

04.03.2015  10:5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定惠老区。
  
          “我是从新疆来的,嫁到这个三友村。听我老公说,原来吃的水都是井水、地下水,不仅咸、苦,而且还含氟,老人吃了这个水,都腿疼,而且对牙齿也不好。后来,政府在三友村试点,引进黄河水。没想到,我竟然赶上吃甜水了。”2015年1月19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贺圈镇三友村村民何翠花边说边用手抹着眼睛。
  
          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生命线工程。它承载着黄河母亲的“乳汁”,穿沙漠,上高原,翻山越岭,一路欢歌来到定边,为革命老区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希望。它的建成通水,是新时期水利建设者谱写的一曲气壮山河的盛世华章。
总理三次批示“半拉子”工程
            地处陕西省西北角的定边县,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经济交往异常活跃,素有“旱码头”之称。定边源于北宋名臣范仲淹“底定边疆”之意,历来为边塞重镇。全县辖11个镇、14个乡,32万人。
  
          定边地处白于山区和滩地风沙区,无越境河流,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十年九旱,严重缺水。当地群众饮苦咸水、高氟水,佝偻、大骨节等地方病在一些乡镇多发,严重影响着老区人民的健康和生产生活。
  
          1987年,国家批准兴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饮水安全工程”的盐环定扬黄工程,惠及宁夏盐池和同心、甘肃环县、陕西定边4个县,工程由共用和专用两部分组成。中央投资为主的共用工程部分早在1996年就建成,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由于工程供水成本高、投资规模大、地方筹资困难、省际供水用水协调难度大等原因,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规划目标。而作为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省份,因为无法筹到巨额的建设资金使得专用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整个工程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
  
          定边供水工程是盐环定扬黄工程的陕西专用部分,一期工程于1990年7月开工,1997年建成了73公里的输水干管及3座泵站、新圈水厂等干管主体工程,2003年5月正式通水到定边县城,基本解决了定边县城6万人的用水问题,而乡镇和广阔的农村仍然没有解决吃水困难。
  
          曾经被誉为的“救命工程”的盐环定扬黄工程,因为配套工程的“拖后腿”,变成了“半拉子工程”,使得整个项目建设的效益大打折扣,一拖就是好多年,无不让人痛心,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次批示,要求“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使这项工程早日发挥应有的效益,减少损失和浪费,同时要认真吸取教训”。
  转变理念 打造公益性工程
            2009年5月15日,陕西省政府在定边举行定边供水续建工程开工仪式,拉开了新一轮建设高潮。续建工程重点解决县城及周边9个乡镇28万人及陕北(定边)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问题,概算总投资约3.5亿元。
  
          为保障续建工程走出原先的“怪圈”,实现良性运行,陕西省将“准公益性”立项作为突破点,为工程争取中央80%的投资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根据定边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理念,将工程开发目标由原来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农田灌溉为主调整为优先解决定边县城、氟病区和严重缺水区饮水困难为主,取消了高成本的农业灌溉,使得生活用水年供水量由原设计328万立方米增加到1132万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46%。
  
          为了减轻农村群众用水负担,根据定边县天然气、石油等工业发展迅速的情况,陕西省建管局在项目设计中引入分类水价和分阶段水价,按照以供定需的理念,用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来补贴农村饮水。
  
          为了便于项目的上下左右衔接,陕西省政府决定由一直参与项目前期工作的省建管局作为项目法人,全权负责组织工程建设。陕西省建管局成立了定边供水续建工程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建管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建管处坚持面向全国公开竞争,国内10多个省份100多家企业来投标,20家企业中标承担设备、材料供应和施工任务,大多为国内知名设备、材料制造商和国家一级施工企业,从源头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寒气候使得定边供水续建工程有效施工期只有7个多月时间。而近几年干旱少雨的定边县却是暴雨频繁,使得有效的施工期更短。为了抢时间,施工人员坚持抢早收晚。初春的大地还未解冻,施工人员就进入工地。入冬后,只要没下雪,建设进程就不停下。为了保证低温下的施工质量,他们在添加防冻剂的基础上,采取盖草帘、生火炉等多种方法,延长施工周期。
  
          引黄入定,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干渴的定边大地,昔日的“旱码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定边供水续建工程移交地方管理工作正在进行中。30多万老区群众开始饮用甘甜的黄河水,品尝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