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变”喜迎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

07.08.2017  17:56

  7月5日,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隆重开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为配合中国馆做好“未来能源、绿色丝路”主题活动,以及推进“中国聚变能源开发与ITER计划”展项的宣传工作,中国核聚变展项的讲解人员与中国馆的志愿者们在场馆开展了有奖竞猜、知识抢答等活动,这将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观众们热情激昂,展现出了国外观众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核聚变的极高的热情。
      在中国馆的入口处,面向排队等候入场的观众,主持人开始了生动有趣的汉字竞猜提问环节。观众根据主持人描述的能源类型,例如核能、太阳能、水能等,对入口处上方的几个汉字“油、风、核、日、水”进行竞猜。观众踊跃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当回答正确的观众拿到奖品时,开心的笑声中充满了参与感与自豪感。
      在知识抢答环节中,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熊猫的家乡、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国哪个城市等问题的答案,在国际友人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中国旅游梦的种子,其中不乏有游客在讨论曾经在中国旅游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度假的畅想。在科技问答环节中,面对正在核聚变展项前参观的观众,在他们浏览多媒体屏上的内容3-5分钟后,讲解者和志愿者会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问,比如展项的名称叫什么,这个国际合作项目有几个国家,为什么要叫这个展项小太阳等问题,激发了青少年观众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核聚变能源的思考,仿佛看到小小科学家的梦想已经起航。
      中国国家馆日的各项活动均已圆满落幕,工作了一天的展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统计、分析着当天不同时段的观众数量以及活动情况。他们将每天观众参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更好地展现核聚变相关宣传活动奠定好基础。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