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中小学生的体育课 课时不达标现象普遍

06.09.2016  19:10

  “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居全球之首”、“青少年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体质体能连续25年下降”……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增加中小学体育课时、提高学生体质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话题。

  家长、同学羡慕“别人的学校

  上周,新学期伊始,成都锦江区宣布耗资300余万元,新聘66名体育教师,从新学期试点为20所中小学学生们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其余19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也将从明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

  “每天一节体育课”——成都锦江区中小学学生新学期收到的这份“大礼”,让不少外地家长和学生羡慕不已。西安曲江新区的司先生说,外地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令人艳羡。司先生今年暑假带着上高一的外甥去欧洲四国自由行,每天徒步不过三四公里,几天后孩子开始脚痛、腿痛,体力明显不支。“平日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所以我觉得中小学生加强体育活动、增加体育课时很有必要。”司先生说。

  张女士是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平时很重视孩子的锻炼,周末给孩子报了乒乓球、足球课,每周训练时间三四个小时。她说,如果学校每天有一节体育课,除了完成规定课程内容,可以开设兴趣班,孩子的课外体育培训就可以在学校完成,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孩子周末学习也可以保证。初中生家长宋先生说,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的身体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支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做法,也期待本地出台类似的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对于每周多上几节体育课也很期待。某中学初三的秦同学说,自己的800米、跳远等体育科目成绩不理想,所以很希望每周多一些体育课,多一些体育运动的时间。

  体育课时不达标现象普遍

  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及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5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即1-9年级)每周体育课全部调整为4节、高中每周2节增加到3节,要求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以引导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体育课程教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

  然而,能够按照此规定设置体育课时的学校并不多。记者在本市城六区的一些中小学了解到,小学、初中每周体育课大多三节,高中多为二节。不少学生、家长反映,在课时设置不够的情况下,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并不鲜见。南郊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周有三节体育课,班主任常常占用体育课、美术课等给孩子们补习。谈及体育课被占用,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小谢称,体育课被其他任课老师占用是常事,自己已经习惯了。

  “政策层面非常重视,问题是执行力度不够,层层衰减。加之极端的应试教育模式,一些学校擅自减少体育课时,初三、高三毕业班甚至停上体育课。”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教师告诉记者。

  距离“每天一节体育课”还有多远

  事实上,成都锦江区“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做法并不孤立。据了解,多年前北京四中就率先提出“每天一节课”。记者了解到,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改为“每天一节体育课”列入教学大纲,这一议案得到有识之士赞同。2014年,江苏省也开始在全省实施中小学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举措。

  面对本地与外省市的差距,有中小学校长直言不讳地指出,按教育部新的课程规定增加体育课困难不小,每天一节体育课就更加有难度。“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缺场地’,特别是老城区的学校面积都很小,校园运动设施、空间十分有限。”碑林区一所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缺乏专职体育老师,也是个大问题。比如我们学校30多个班,6个体育老师已经忙不过来;如果天天都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肯定会有很大缺口。

  在不少本地家长看来,学校要增加体育课时、和先进地区看齐,差距不仅仅是专职体育老师和设施不足,理念上的落差更大。家长王先生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没有被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落实。“只要教育仍陷于考试、升学这类功利化指标中不能自拔,那么无论表面上规定出多少体育课时,都不足以改变其被边缘化、排挤的宿命。

进入论坛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 林雅慧(实习) 西部网内容微首页 网站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