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司法局法援中心以“便民”为切入点做实法律援助“民心工程”

20.01.2015  10:51

1月13日,年近七十岁的孤寡老人刘老太走进了西安市司法局法援中心,前后两三天,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她就拿到了自己的赡养费,这种变化得益于市司法局法援中心实行的十项便民措施。正是这十项便民措施的实行才让像刘老太一样的弱势群体既省了之前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的各种程序,也让她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追回自己的权益,享受到维权的尊严。

市司法局法援中心推行十项便民措施已经有一年之余,这十项便民措施包括:降低审查门槛,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拓展到了低收入群体。简化审查程序,法律援助案件审批期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开通农民工、残疾人等多条“绿色通道”。扩大受案范围,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热难点问题纳入法律援助受案范围。拓宽申请渠道,打造“城内半小时,城外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等……自中心推出“十项便民举措”以来,2014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9146件,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43600余人次,同比增长约30%左右,同时,全市在公、检、法机构设立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20多个,使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增至1400多个,大大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通过承办案件的回访监督,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自十项便民措施推行以来,法援中心将援助的触角深入到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基层社区、村组,已先后在工、青、妇、残等部门设立联络部(站)141个,在市公证处、市劳动监察支队等单位设立了8个法律援助便民接待窗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四级便民网络基本形成。另一方面,为创新便民形式,同陕西省铜川市、吉林省四平市等省内外多个城市签订了法律援助协作协议,创新了异地法律援助协作机制。此外,通过开通网上咨询和受理途径,在继续完善“志愿律师库”的基础上,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在雁塔区成功试点了“网格化”法律援助服务模式。

2015年,西安市司法局法援中心将围绕“六大行动”扎实有效做好法律援助各项工作,为维护西安社会和谐稳定,促进西安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董倩茹)

来源:西安市司法局